出处
《音乐研究》
1985年第4期119-120,共2页
Mus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9
-
1桑桐.读《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3):17-17. 被引量:1
-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目录索引(总14—17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4):95-96. 被引量:2
-
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创刊[J].音乐研究,1981(1):89-89. 被引量:1
-
4编后[J].音乐研究,1980(2):81-81. 被引量:3
-
5苏克.何谓中国音乐[J].中国音乐,1994(1):5-6. 被引量:3
-
6何昌林.中国音乐学──音乐学在中国[J].中国音乐学,1994(2):102-104. 被引量:10
-
7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目录索引总第46—49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4):95-96. 被引量:5
-
8毛继增.评《单鼓音乐研究》[J].音乐研究,1991(3). 被引量:1
-
9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目录索引(总期30—33)[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4):119-120. 被引量:2
-
10沈洽.民族音乐学家的音乐观[J].音乐研究,1987(1):67-75.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17
-
1肖珺.“核腔”理论应用现象的初步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3):49-55. 被引量:1
-
2刘芬.“核腔”理论研究与运用综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3):56-60.
-
3肖珺.“核腔”理论应用现象的初步研究[J].艺术百家,2011,27(A01):328-333.
-
4钱陈翔.从“台湾汉唐乐府”看南音古乐的新发展[J].音乐探索,2011(4):31-34. 被引量:3
-
5袁梦.“核腔”理论应用现象之研究[J].黄河之声,2011(20):94-95.
-
6周晨.管窥张朝钢琴作品民族化的和声语言——以钢琴作品集《中国旋律》20首为例[J].音乐创作,2014(2):123-125. 被引量:8
-
7张宇.音乐分析学科发展综述——试谈关于音乐分析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238-239. 被引量:1
-
8曾宪林.南音本体音乐分析理论与方法之构想[J].中国音乐学,2015(2):91-99. 被引量:3
-
9孙璐.听浪与屿的交流,引领内心的潮汐——《鼓浪屿狂想曲》的音乐内涵分析[J].艺苑,2015(2):62-64.
-
10曾宪林.两岸南音本体音乐分析方法比较[J].民族艺术研究,2016,29(2):202-214.
-
1王瑞年.论音乐形式美的技法内涵[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3):119-123. 被引量:1
-
2家浚.音乐形式美散论[J].音乐研究,1985(1):47-53. 被引量:2
-
3费邓洪.对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方法的思考——从音乐美学角度所作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2):26-29. 被引量:3
-
4赵晶霞.浅谈音乐形式美中的统一律[J].音乐时空,2014,0(13):109-109.
-
5刘明澜.魏氏三祖的音乐观与魏晋清商乐的艺术形式[J].中国音乐学,1999(4):68-81. 被引量:21
-
6张俊.从《喀秋莎》的故事说起——漫谈音乐形式美的相对超越性[J].山东文学,2008,0(12):27-28.
-
7丁茜.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中连贯性原则与休止符之间的辩证关系[J].大舞台,2010(3):38-38. 被引量:1
-
8李玉洲.音乐形式美的又一形态——不对称之美[J].音乐天地,1994,0(11):24-24. 被引量:3
-
9丽瑚.音乐学术参考资料之三十七 近期音乐美学论文索引[J].中国音乐,1991(2):81-82.
-
10车坤.“和”的关联与延展:试谈音乐的美——兼及嵇康《声无哀乐论》[J].理论学刊,2009(9):124-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