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以他独特的审美能力,吸(?)消化了大量江浙方言、俗语,从而使作品添上一层浓郁的以乡土美为特征的地方特色,使作品更加馥郁斑斓,多姿多彩。本文想联系茅盾的语言观,对其作品中江浙方言、俗语的运用作些探索。所谓方言,实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对方言的理解和认识,茅盾说得十分晓畅明了,他说:“中国之大,各地人民口说的话,也就多种多样,甚至于不能互相通晓;这些各地的互不相同的口语,通称‘方言’。”接着,茅盾进一步阐明白话和方言的关系,“照这样看来,‘方言’就是某一特定地区的‘白话’,离开了‘方言’的‘白话’在理论上是不通,在事实上是没有的。”(《再谈“方言文学”》)同时,茅盾对方言的美学功能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他说:“各地方性的大众语(方言)中间最有风趣最能传神的腔调和语汇,在所谓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论大众语》)还说:“
出处
《浙江学刊》
1985年第2期46-48,共3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