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工业布局的战略对策与前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业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战略问题,工业布局合理化是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与保证。 根据我国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在我们这样疆域辽阔的大国,搞好工业布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关键在于抓住三个主要层次,解决好每一层次的中心问题。
作者
陈栋生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3-10,共8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工业布局
我国工业
战略对策
中部经济地带
为中心
大经济区
三大经济地带
能源
区域规划
卫星城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66
1
刘志彪,张杰.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7(5):39-47.
被引量:558
2
刘卫东,Peter Dicken,杨伟聪.
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以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为例[J]
.地理研究,2004,23(6):833-844.
被引量:76
3
潘未名.
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对母国“产业空心化”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1994(12):14-18.
被引量:17
4
杨友仁,夏铸九.
跨界生产网络的组织治理模式——以苏州地区信息电子业台商为例[J]
.地理研究,2005,24(2):253-264.
被引量:33
5
李小建.
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J]
.地理学报,1996,51(3):213-223.
被引量:91
6
石敏俊,金凤君,李娜,赵曌,金少胜.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2006,61(6):593-603.
被引量:47
7
郭凡生.
何为“反梯度理论”——兼为“反梯度理论”正名[J]
.开发研究,1986(3):39-40.
被引量:37
8
张孝锋,蒋寒迪.
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4):104-107.
被引量:18
9
李学鑫,苗长虹.
产业转移与中部崛起的思路调整[J]
.湖北社会科学,2006(4):72-75.
被引量:40
10
李松志,刘叶飙.
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的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2007(2):123-126.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
1
赵建吉,茹乐峰,段小微,苗长虹.
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经济地理,2014,34(1):1-6.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陈亮,贺正楚.
产业转移的承接特征及产业转移的承接力评价:以湖南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9,0(12):60-69.
被引量:12
2
潘少奇,李亚婷,高尚,苗长虹.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617-628.
被引量:26
3
张晓青,王雅丽,赵而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工业集聚与扩散的区域效应研究[J]
.东岳论丛,2014,35(7):118-123.
被引量:5
4
王娟娟.
产业转移及其现实依据和特点[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9):66-68.
5
冯长春,张剑锋,杨子江.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协调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5):144-151.
被引量:15
6
赵阳,蒋传文,金尧,谭胜敏,王璟.
基于产能转移指标的中长期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方法[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5(20):55-60.
被引量:2
7
管晶,张荣天.
基于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的铜陵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36(2):89-95.
被引量:1
8
段小薇,李璐璐,苗长虹,胡志强.
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2016,36(5):681-690.
被引量:49
9
张志强,孙斌栋.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产业转移[J]
.产业经济评论,2016(3):5-21.
被引量:2
10
张理娟,张晓青,姜涵,刘畅.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16(6):82-92.
被引量:53
1
李海舰.
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开放战略的构想[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4):47-51.
2
陈栋生.
论我国工业布局的方针与对策[J]
.天津社会科学,1984(5):28-33.
3
梁鹏飞,林李月.
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6):64-68.
被引量:8
4
孙峰华,李世泰,杨爱荣,黄丽萍.
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经济地理,2006,26(6):974-977.
被引量:46
5
王新华,崔德元,张琴.
中心城市计划单列改革的评价与思考[J]
.江汉论坛,1987(10):33-36.
6
刘洪奎.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大城市的发展[J]
.城市,1991(1):28-29.
被引量:1
7
苑文林.
略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关系[J]
.社会科学,1987(8):21-24.
被引量:1
8
徐荣安.
建立华中经济区势在必行[J]
.江汉论坛,1986(3):7-8.
9
刘斌西.
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经济区问题探讨[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3(5):10-16.
10
赵尔烈.
浅谈八大中心城市商业的地位和作用[J]
.城市问题,1985(3):25-27.
被引量:1
中州学刊
198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