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论著在中国之回顾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普列汉诺夫是世界著名的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研究文艺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理论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第一个把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是任国桢。他翻译了瓦勒夫松写的一篇题为《蒲力汗诺夫与艺术问题》的文章。
作者
刘庆福
出处
《学术月刊》
1985年第9期50-54,76,共6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文艺论著
文艺理论家
早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唯物史观
艺术论
三十年代
译文
车尔尼雪夫斯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2
1
赵宪章.
浅谈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社会学理论[J]
.社会学研究,1986(2):117-121.
被引量:1
2
陈辽.
论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J]
.齐鲁学刊,1986(2):89-93.
被引量:1
3
张弼.
从方法论上看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评托尔斯泰中的观点分歧[J]
.学术交流,1986(3):67-72.
被引量:1
4
吕德申.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5):86-95.
被引量:2
5
何梓焜.
对普列汉诺夫论艺术起源的理解——兼与张育新同志商榷[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1):90-95.
被引量:1
6
樊大为.
论普列汉诺夫的文艺观[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0(4):37-44.
被引量:1
7
都本伟.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与计永佑同志商榷[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1(5):81-86.
被引量:1
8
邱运华.
在批评的背后──列宁和普列汉诺夫论托尔斯泰比较研究[J]
.俄罗斯文艺,1999(3):53-57.
被引量:3
9
吴元迈.
普列汉诺夫论无产阶级文艺[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3):114-119.
被引量:1
10
黄药眠.
试评普列汉诺夫的审美感的人性论——对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中的生物学的人性论底批判之一[J]
.文艺理论研究,1980(2):4-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丁国旗.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研究在中国考察[J]
.阅江学刊,2014,6(1):81-90.
被引量:1
2
刘中望.
资源与语境的对接——瞿秋白对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的批评[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5):59-64.
被引量:1
3
张琼.
“30年代文学”时期的茅盾与普列汉诺夫[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7):66-70.
4
吴述桥.
胡秋原与普列汉诺夫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J]
.中国文学批评,2020(4):93-10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季水河.
论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话语模式的转换[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33(6):23-33.
被引量:6
2
廖伟杰.
路翎笔名“未明”考[J]
.现代中文学刊,2022(5):71-78.
3
甘文平,胡新颖.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J]
.社会科学动态,2024(2):5-12.
4
张道奎.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J]
.文艺理论研究,2024(3):23-33.
1
李振民.
《新青年》和陈独秀[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9(2):12-16.
被引量:1
2
赵春旸.
河上肇的思想发展及其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26(2):58-63.
3
贺治乾.
主官履职艺术谈[J]
.政工导刊,2008(9):53-54.
4
陈复兴.
试论普列汉诺夫的功利主义艺术观[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71-78.
被引量:1
5
刘森林.
论第二国际哲学[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9-15.
被引量:1
6
胡铸.
胡风文艺思想探源[J]
.天津师大学报,1987,7(2):54-59.
7
马忠实.
李大钊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51-54.
被引量:2
8
异人,舒武.
《中国统一战线纪事新编》出版[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59-59.
9
何冰.
浅谈管理艺术中的软性激励[J]
.决策探索,2009(8):39-39.
被引量:1
10
吕振羽.
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的争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21(2):1-10.
被引量:4
学术月刊
198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