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断裂与倾斜:蜕变期的投影——论新诗潮
被引量:
3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一切都在动荡的时代里浮沉,新诗也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艺术变革的袭击。异常的年代过去之后,诗人们述及自家身世,都流露了不可预测的命运捉弄的情绪。艾青的《鱼化石》讲的是可能由于火山爆发,也可能由于地震的不确定原因造成的厄运;曾卓的《悬崖边的树》讲的是“奇异的风”把一棵树卷到了危崖上的奇遇,总之,都是命运的恶意的嘲弄。论及当代诗歌,不少人也感慨甚至谴责目前这种骤然而至的弯曲和突变。
作者
谢冕
出处
《文学评论》
1985年第5期43-51,共9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新诗潮
古典诗歌
新诗革命
断裂
艺术变革
大解放
当代诗歌
倾斜
艺术表现
现代意识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6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76
1
程光炜.
“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
.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2
郑敏.
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J]
.文学评论,1998(4):77-84.
被引量:47
3
程光炜.
诗的现代意识与社会功能——与谢冕同志商榷[J]
.文学评论,1986(4):137-139.
被引量:3
4
许子东.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张贤亮——兼谈俄罗斯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忏悔”主题[J]
.文艺理论研究,1986(1):44-55.
被引量:16
5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5
6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9
7
谢冕.
诗美的嬗替——新诗潮的一个侧影[J]
.文艺研究,1985(5):18-23.
被引量:4
8
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J]
.文学评论,1984(3):24-40.
被引量:50
9
张捷鸿.
童话的天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J]
.当代作家评论,1999(1):68-81.
被引量:26
10
张闳.
北岛,或关于一代人的“成长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1998(6):86-9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1
1
邓福田.
异化论与80年代新潮诗歌理论[J]
.时代文学,2009(16):5-7.
2
蔡军强.
英雄与少年——朦胧诗对“人”的重塑与回归[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54-355.
3
张立群.
回首中的名与实——重读“朦胧诗”[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10-15.
被引量:1
4
张立群.
回首中的名与实——重读“朦胧诗”[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4):352-356.
被引量:3
5
林平乔.
朦胧诗人的英雄主义精神[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26-30.
6
霍素君,王凤芝,韩仰熙.
论朦胧诗人的生命意识[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3):32-34.
被引量:1
7
赵跃鸣.
“昙花一现”的美丽——朦胧诗回眸[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72-75.
8
林平乔.
朦胧诗人与五四文学传统[J]
.理论与创作,2007(3):59-62.
9
寿凤玲.
论“朦胧诗”的审美意蕴[J]
.时代教育,2007(08Z):150-150.
被引量:1
10
晋海学.
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论争[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61-6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宋虎堂.
走向一种诗学共同体——自然主义“世界性”的内涵、形态与流变[J]
.文艺评论,2022(1):27-39.
2
王耀松.
意象陌生化,诗歌生命力之所在——以舒婷诗歌为例兼及其他[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0):116-117.
被引量:1
3
陈吉荣.
论中国文学的跨语言真实性——以Simon Patton的中国文学翻译识解为例[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8(3):30-35.
被引量:1
4
张立群,史文菲.
舒婷论——“朦胧诗化”、女性意识的拓展与经典化[J]
.文艺争鸣,2011(6):100-105.
被引量:4
5
张立群.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舒婷论[J]
.中国作家(文学版),2012(7):100-106.
6
施祥爱.
朦胧诗的艺术特点[J]
.文学教育(中),2012(8):121-122.
7
包妍,程革.
“个体”的崛起与突围——对“崛起派”中个体意识的思考[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4):107-112.
8
王静斯.
从“朦胧诗论争”看“精英”与“大众”的话语分歧[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1):103-105.
9
邓程.
如何看待晦涩: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中心问题[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8(4):85-90.
10
万水,包妍.
朦胧诗“起点论”考察兼谈其经典化问题[J]
.当代作家评论,2018,0(1):43-49.
被引量:1
1
鞠荣祥.
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及其文学成败[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0,16(3):32-33.
2
孙光萱.
体物入微 神与物游[J]
.新读写,2009(10):16-16.
3
张清华,谢刚,刘江凯,焦红涛,周航.
新世纪长篇小说中传统的复活[J]
.长城,2009(1):151-160.
被引量:3
4
张学军.
当代文学中的艺术变革[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04-209.
5
闫长红.
细品卞之琳的《鱼化石》[J]
.才智,2008,0(17):200-200.
6
曾卓.
悬崖边的树[J]
.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11(1).
7
古文.
悬崖边的树[J]
.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09(6).
8
曾卓.
悬崖边的树[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16,0(4):41-41.
9
邵燕祥.
曾卓:永远的友人与爱人[J]
.诗刊,2013(3):49-53.
10
程文超.
批评的寻求[J]
.文艺争鸣,1989(3):40-45.
被引量:1
文学评论
198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