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说内在构造上的变化是“五四”小说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小说在视角形式上的变化于“五四”前后完成,新的视角大多体现了现代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要求。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考察阐明了小说现代化的一些特定含义,同时具体呈现了艺术的形式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本文内容大致如下: 与古代小说相比,现代小说中的叙事人具有不同的身份。与此相关,小说的修辞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调性、分析式描写等新的表现手段以及大量个性化的叙事风格。它们充满了五四时代的启蒙主义精神。在“五四”小说中,近现代意义上的人物叙事大量出现并得到自觉运用。它更符合真实可信性的叙事准则,并为我国小说的形式结构赋予了新的性质——反讽。它反映了人们认识活动的复杂性并丰富了读者接受过程中的心智活动。五四时期不少作家十分注意运用“呈现”式的叙事技巧。这表现出小说观念上的一个变化:生活应该是自行呈现出来,不带人为讲述的痕迹的。因而“呈现”式技巧的自觉运用标志着“客观”、“逼真”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的成熟。与古代小说不同,现代小说多以内在视角来写人物的心理,因而在新的质级上表现了人的内心世界。小说的表现范围得到了开拓,同时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上述小说形式上的变迁使得“五四”小说能够反映并提供新的、更符合人民思想认识的世界模式,并使小说焕发出足以发挥和调动社会艺术创造力及社会审美理解力的新鲜生命力,从而在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取得了新的地位,获得了新的功能。
出处
《文学评论》
1985年第5期76-89,共14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