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历史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历史学理论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历史研究中讲的事情各种各样,大致加以区分,可以归为史实、具体向题研究的部分和理论研究的部分。所以说大致,是这种区分,有能够明确划分界线的,有不能截然分开的。
作者
刘大年
出处
《近代史研究》
1985年第4期1-19,共19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部分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历史学
资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上层建筑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6
1
罗志田.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J]
.历史研究,1999(1):103-119.
被引量:39
2
汪熙.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取向问题——外因、内因或内外因结合[J]
.历史研究,1993(5):61-73.
被引量:13
3
罗荣渠.
论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J]
.历史研究,1989(1):3-20.
被引量:44
4
吴廷嘉.
“合力”辨——兼与刘大年同志商榷[J]
.历史研究,1988(3):20-30.
被引量:4
5
林同奇.
柯文新著《在中国发现历史》评介[J]
.历史研究,1986(1):60-70.
被引量:7
6
罗荣渠.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J]
.历史研究,1986(3):19-32.
被引量:52
7
刘大年.
论历史研究的对象[J]
.历史研究,1985(3):3-23.
被引量:6
8
宁可.
什么是历史科学理论——历史科学理论学科建设探讨之一[J]
.历史研究,1984(3):27-34.
被引量:9
9
蒋大椿.
论与史的关系考察[J]
.历史研究,1982(4):21-26.
被引量:6
10
刘大年.
論中国近代史上的人民群众[J]
.历史研究,1964(1):1-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梁艳玲.
刘大年对西方史学思想的认识与评论[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1).
2
蒋大椿,刘俐娜.
史学系统方法研究概述[J]
.史学理论研究,1993(2):130-146.
被引量:1
3
张海鹏,赵庆云.
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
.历史研究,2011(3):145-165.
被引量:4
4
吴敏.
论高中历史中的史观教学[J]
.考试周刊,2014(34):143-144.
5
吴敏.
浅谈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0(5):169-169.
6
张旭鹏.
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西方话语冲击下的中国史学理论[J]
.天津社会科学,2016(3):140-149.
7
陈其盛.
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浅析[J]
.考试周刊,2018,0(41):146-146.
被引量:2
8
伍太容.
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18,0(9):72-72.
9
黄广友.
时代、政治与史学:20世纪后半期中外史学交流的演变[J]
.东岳论丛,2019,0(7):75-8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黄东海.
多元评价在高中历史线上教学中的作用[J]
.高考,2022(25):129-132.
被引量:1
2
周祥森.
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
.社会科学论坛,2013(4):87-103.
被引量:4
3
徐秀丽.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范式”问题[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0(1):40-50.
被引量:41
4
张剑平.
刘大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理论贡献[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3):349-355.
5
武沛荣.
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
.好家长,2019,0(68):171-171.
6
高航.
刘大年与辛亥革命史研究[J]
.历史教学问题,2023(5):18-26.
7
徐秀丽.
中国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J]
.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0(2):4-25.
被引量:9
1
程德祺.
宗族公社若干问题试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0(1):10-14.
被引量:1
2
晓良.
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区分及其意义[J]
.理论与改革,1988(6):45-47.
3
田居俭.
论良史工文[J]
.史学理论研究,2008(2):16-29.
被引量:8
4
南松,杨奕.
恩格斯盛赞中国抗英壮士[J]
.中华魂,2002(6):50-50.
5
陈宝江.
俄国农村公社探究[J]
.世界历史,1985(2):45-53.
被引量:2
6
陈启能.
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洋为中用[J]
.史学理论研究,1992(2):6-8.
7
常金仓.
历史分期讨论与发现真理的两种方法[J]
.齐鲁学刊,1996(2):54-58.
被引量:6
8
徐兆仁.
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论略[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7-13.
被引量:3
9
马植杰.
从奴婢在农工商业中的地位看两汉的社会性质[J]
.史学月刊,1981(3):15-21.
被引量:2
10
桑秋杰.
中国辽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365-368.
被引量:4
近代史研究
198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