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谭盾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手法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继《离骚》《风、雅、颂》等管弦乐、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之后,谭盾在赵行道副教授的指导下创作了一批民族器乐新作品,并举行了专场音乐会。这些多种形式的作品涉及民族器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谭盾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民乐创作在作曲技术、
作者
孙谊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61-64,共4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民族器乐作品
创作手法
民族器乐创作
民乐创作
《离骚》
作曲技术
继承传统
室内乐
管弦乐
不同角度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21
1
石峥嵘.
谭盾音乐的巫化倾向与现代巫术思潮[J]
.艺海,2009(1):38-41.
被引量:4
2
王列,许哲敏.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夜宴》音乐解读[J]
.电影评介,2008(11).
被引量:5
3
田亚梅.
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J]
.电影评介,2008(21):27-28.
被引量:8
4
李劼.
刘索拉小说论[J]
.文学评论,1986(1):120-126.
被引量:16
5
郑英烈.
十二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J]
.音乐研究,1986(1):25-36.
被引量:25
6
王安国.
朱践耳管弦乐近作研究[J]
.音乐研究,1985(4):3-15.
被引量:2
7
张静蔚.
近代中国音乐思潮[J]
.音乐研究,1985(4):78-93.
被引量:26
8
李书磊.
历史与未来的精神产儿——论新时期“青年文学体”[J]
.文学评论,1985(5):24-33.
被引量:4
9
王安国.
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2):20-28.
被引量:7
10
樊祖荫.
评组合打击乐独奏曲——《钟鼓乐三折(戚·雩·旄)》[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4):64-6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罗艺峰.
新时期音乐思潮一瞥——试论“崛起的一群”[J]
.音乐研究,1986(2):3-11.
被引量:7
2
牛苗苗.
中国民族器乐“新潮”之发端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1-43.
被引量:2
3
牛苗苗.
简析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思潮”的形式[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1):85-87.
被引量:1
4
黄建龙.
试探谭盾音乐的三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8):9-10.
5
冯效刚.
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音乐的影响[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13-20.
被引量:2
6
王震亚.
文革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输入与影响[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1):75-90.
被引量:1
7
易果平.
谭盾民族器乐作品作曲技法[J]
.艺海,2021(9):34-40.
被引量:1
8
杨和平.
历史·成就·经验·反思——共和国70年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研究[J]
.音乐探索,2021(4):37-53.
被引量:2
9
舒颖.
电影“夜宴”插曲选段的解读[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6):190-19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冯枫.
浅析民族器乐作曲[J]
.戏剧之家,2013(7):118-118.
被引量:2
2
徐孟东.
谈“新潮作曲家”的音乐观念[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19(2):94-99.
3
乔邦利.
在批判中建构——新时期音乐批评理论的求索过程[J]
.中国音乐学,2005(3):103-113.
被引量:3
4
蔡际洲.
选择课题的几种途径(上)——音乐论文写作系列研究之四[J]
.中国音乐,2005(2):80-85.
5
张法.
20世纪80年代新潮音乐倾向的多样性[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1):148-154.
被引量:3
6
周晶.
新时期音乐思潮研究的开篇之作——读《改革开放与新时期音乐思潮》[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2):143-148.
被引量:2
7
宋晓.
《云南回忆》的音乐意境及创作特色[J]
.大舞台,2014(2):156-157.
被引量:2
8
张法.
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潮音乐[J]
.四川戏剧,2014(6):14-19.
9
乔平.
刍议当代民族器乐独奏曲的创作与发展[J]
.北方音乐,2014,34(17):8-8.
10
杨和平,吴远华.
共和国音乐评论70年的历史、成就、经验与反思[J]
.音乐探索,2020(1):44-57.
被引量:2
1
金石之声由心而动——金湘民族交响作品音乐会后感[J]
.人民音乐,1997(9):21-22.
2
董锦汉.
培养民乐创作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谈民乐专业作曲选修课[J]
.人民音乐,1999(7):44-45.
被引量:1
3
王志伟.
民乐现状摊议[J]
.人民音乐,1987(12):14-15.
4
段茹.
艺术与市场——对中国民乐市场化的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1):192-192.
5
吴少华.
浅谈新民乐创作的体会[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4):118-119.
6
于庆新.
根植传统 面向现代──“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述评[J]
.人民音乐,1998(12):21-23.
被引量:6
7
冯光钰.
回眸20世纪中国现代民乐创作[J]
.音乐探索,1999(1):3-5.
被引量:2
8
孙焕英.
华彦钧与刘天华比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22-26.
被引量:5
9
青云.
听江苏《金陵之声》后[J]
.人民音乐,1989(2):19-19.
10
练唐铖.
对现代民乐创作的思考[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3):144-14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