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诗论诗之弊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诗论诗是一种特殊的体裁。一方面,它是诗,所以就要受到声律、篇幅的限制和束缚,不能象散文那样曲折达意,因此就常常因文词的晦涩而引起误解,产生歧义。另一方面,它又是论,因而就离不开说道理,但这些道理并不是用三段论法来证明,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去表达,所以它又常常显得拐弯抹角,端倪难寻。这不能不说是以诗论诗的一大弊病。
作者
欧阳世昌
出处
《学术研究》
198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论诗
杜甫
元好问
戏为六绝句
郭绍虞
王杨卢骆
形象思维
三段论法
诗歌理论
理论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1
林东海.
论诗诗论[J]
.文学评论,1984(1):110-118.
被引量:3
2
邹树德,蒋禄丰.
词话批评的基本方式和审美特征[J]
.求索,1997(2):88-93.
被引量:1
3
张利群.
论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特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3):65-69.
被引量:1
4
赵永纪.
古代论诗诗概论[J]
.江西社会科学,1995,15(8):48-53.
被引量:2
5
李金松.
乾嘉学术视野下的以诗论骈文——陈文述《灯下与稚回论骈体文》诗考论[J]
.文艺理论研究,2015(1):149-157.
被引量:3
6
李建中,阎霞.
从寄生到弥漫——中国文论批评文体原生形态考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5):96-100.
被引量:9
7
丁利荣.
从“游”看小说评点的审美特性[J]
.湖北社会科学,2005(11):113-115.
被引量:1
8
颜湘君.
清代骈文中兴与小说序跋[J]
.明清小说研究,2005(4):184-193.
被引量:6
9
李建中.
文备众体: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J]
.文艺研究,2006(3):50-59.
被引量:13
10
曹之.
古书序跋之研究[J]
.图书与情报,1996(2):27-3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李小兰.
近30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体研究述评[J]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3):8-14.
被引量:3
2
蔡德龙.
论文绝句的创制与散文史的构建——徐湘潭《论文绝句一百七十五首》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1):60-67.
被引量:3
3
刘小源.
网络批评小说: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形态[J]
.东岳论丛,2023(8):33-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陈舟.
简析欧阳修的批评文体及其文体贡献[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34-35.
被引量:1
2
杨慧.
新批评与小说评点当代适用性探析[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4):73-75.
3
张作栋.
黄际清《论国朝骈体诸家绝句》考论[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8(6):74-79.
4
李思清.
略述2017年的中国近代散文研究[J]
.斯文,2019(1):284-296.
5
乔光辉,游思平.
万卷楼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楹联的文学批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5):101-108.
6
张晓宁.
唐宋词籍序跋研究的现状、问题、意义与方法[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6):118-123.
7
欧阳友权,谢日安.
鼎新与精进:中国网络文学现场回望[J]
.南方文坛,2024(5):98-107.
1
陈尚武.
关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界说[J]
.求是学刊,1988,15(5):49-52.
被引量:1
2
张孝评.
论文学的情感性和形象性及其统一[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7(1):59-65.
3
许玮.
人生是一场缘[J]
.中外文摘,2017,0(4):22-23.
4
白帆.
谦虚不再“时尚”[J]
.三月风,2014(6):25-25.
5
刘柏.
岳父与他的女儿和女婿[J]
.大众健康,2004(1):36-37.
6
许玮.
人生是一场缘[J]
.小品文选刊,2016,0(11):42-43.
7
贺建立.
培根科学方法论思想略议[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2(3):132-136.
8
张宏星.
略论唐代的以诗论诗[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3):56-59.
9
林继中.
杜诗议论之为美[J]
.文史哲,1986(4):51-55.
10
林一民.
从阅读过程看文学接受的心理机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3(4):62-67.
学术研究
198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