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国与中国的“苦力”贸易——兼论十九世纪中国旅美“苦力”华工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海外殖民地的开发,迫切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与此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在缓慢解体,农村大批破产农民和城镇游民便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理想的劳动力来源和掠夺对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利用其在中国取得的种种特权,在我国沿海口岸竞相掳掠华工出国,从事奴隶劳动。被外国侵略者掠骗出国的华工亦称为“苦力”(Coolie),Coolie一词源于印度泰米尔语,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有人取其音义,译成“苦力”。英文档案中所称的苦力,是指被拐贩到西欧和美国从事奴隶劳动的华工,我国文献称为“猪仔”。这种把人当作商品交易的行为则被称为“苦力贸易”(Coolie Trade)。“苦力贸易”与“猪仔贩运”是有区别的。“猪仔贩运”的目的地主要是东南亚各地;而“苦力贸易”地区主要是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大洋洲各岛。在这场持续很长时间的掳掠人口“苦力贸易”活动中,美国毫不后人,它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积极参与“苦力贸易”活动。
作者 梁碧莹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3-81,共9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6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