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建国以来广东新石器时代考古略述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继“马坝人”和“封开垌中岩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之后,大约到了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后,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以其崭新和不同的面貌,相继出现于南国土地之上,至今还留下她们劳动创造和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旧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得不到重视。虽然,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海丰等地已有一些发现,但不免打上半殖民地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考古事业获得了新生,并迅速蓬勃地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全省开展调查、发掘工作,发现了大约三、四百处新石器遗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简报、报告和文章,为广东石器时代考古,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又发现近百处遗存。其中,曲江石峡、佛山河宕等较大面积的发掘,为粤北、粤中等地有关遗址、墓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西樵山遗址的复查、试掘,“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被列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七十年代广东原始社会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与此同时,粤东“浮滨类型”青铜早期文化的发现和初步确立,对探索青铜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分新石器时代的下限年代,有着重要作用。1982年以来,全省各地更广泛地开展了文物普查,又发现将近二百处遗存,填补了一些市、县的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4年上半年。
作者 杨式挺
出处 《学术研究》 1985年第5期67-72,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47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