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工农业观代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这是一切工业化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很大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现代化、也不能避免这个过程,但这一转移将有我国自己的特点。本文着重研究我国农业剩余人口转移的特殊道路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
作者
王向明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
出处
《经济研究》
1985年第2期16-21,共6页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关键词
农业剩余人口
剩余人口转移
经济发展
农村人口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工业化
多余人
农业人口
种植业
社会主义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65
1
李实.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6-33.
被引量:397
2
王代,蔡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会观点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1986(12):57-59.
被引量:2
3
杨重光,廖康玉.
试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
.经济研究,1984,19(8):57-63.
被引量:16
4
黄祖辉.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
.中国社会科学,1992(4):41-50.
被引量:6
5
伍晓鹰.
人口城市化:历史、现实和选择[J]
.经济研究,1986,21(11):25-30.
被引量:13
6
李强.
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
.社会学研究,1995(4):63-67.
被引量:165
7
任建平,赵龙跃.
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
.经济研究参考,1992(Z4):1222-1234.
被引量:6
8
韩俊.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业模式刍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7,8(4):36-39.
被引量:2
9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4
10
冯兰瑞.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滁县地区调查研究报告[J]
.改革,1993(4):128-13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张永丽,黄祖辉.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J]
.中国农村观察,2008(1):69-79.
被引量:60
2
赵峥.
对我国空间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思考[J]
.城市,2012(1):35-39.
被引量:1
3
饶旭鹏.
国内农户经济研究十年[J]
.江淮论坛,2012(3):30-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夏莉艳.
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J]
.经济问题探索,2009(5):35-40.
被引量:10
2
董娅.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国田模式”主要做法与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3-4.
3
谢勇.
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工资效应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人口与发展,2009,15(4):32-36.
被引量:22
4
周可.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政策研究——基于比较研究视角[J]
.经济问题,2009(9):86-89.
被引量:2
5
谢勇.
基于就业主体视角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财贸研究,2009,20(5):34-38.
被引量:45
6
张晓波,杨进,王生林.
中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了吗?——来自贫困地区的证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1):54-72.
被引量:47
7
梅燕.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的影响效应[J]
.软科学,2010,24(5):101-106.
被引量:5
8
黄宁阳,汪晓银.
基于异质生产要素模型对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关系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3):464-468.
被引量:1
9
黄宁阳,王淅勤,余戎.
新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的新特点[J]
.调研世界,2010(5):27-29.
被引量:1
10
张丽杰.
农民进城受阻的劳动力市场因素及应对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43-44.
1
郝光辉.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研究[J]
.中国市场,2011(23):210-210.
被引量:1
2
李路遥,费维清.
保持建筑的和谐发展——浅谈小城镇建设的特色与多元化[J]
.小城镇建设,2005,23(6):54-55.
被引量:4
3
毛庆平.
邓小平的“农业观”[J]
.当代社科视野,1999(11):16-18.
4
马骥.
既定增长目标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安徽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5):9-14.
被引量:1
5
赵方忠.
房山:资源开采“转身”高新技术产业[J]
.投资北京,2008(6):26-29.
6
论优化劳动组合[J]
.经济与管理研究,1988,9(5):57-60.
7
邹继业.
论邓小平同志的农业观[J]
.创造,1997,5(4):4-6.
8
祖玲,王厚俊,齐家.
安徽省现代化现状分析及横向比较[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3):66-71.
9
慈鸿飞.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J]
.理论与现代化,1994(1):38-38.
10
冯开文.
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启示[J]
.农产品市场,2009(27):12-14.
经济研究
198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