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疲劳心理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疲劳与休息是能量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的机体活动,疲劳与体息的合理调节,可以使人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锻炼、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疲劳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害处,相反,人体如果长期缺乏应有的疲劳,则会引起机体内部活动的失调如睡眠不良,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或短时间的剧烈活动),肌肉内产生超过负荷能力的乳酸引起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工作引起的,因这种工作不易引起劳动者的动机和浓厚的直接兴趣,加之没有适当的休息与调换工作的性质,就会使人厌倦与焦躁不安。
作者 张铁忠
出处 《心理科学通讯》 1985年第3期61-63,共3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2

  • 1殷劲,杨范昌,程旭光.运动疲劳及其判断[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17(3):77-81. 被引量:23
  • 2颜军.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1992,14(4):74-77. 被引量:23
  • 3毛喆,初秀民,严新平,吴超仲.汽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3):108-112. 被引量:76
  • 4北京交通大学.机车乘务员心理、心理素质考评及标准制定[M].,1995.163-168.
  • 5汤慈美.工作负载的测量和评定[J].心理学报,1989,(2):156-156.
  • 6何存道.机车司机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234,21.
  • 7叶玉华.铁路机车乘务员注意品质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1994,(3):55-55.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页.
  • 9《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147页.
  • 10《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387页.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