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的初夏,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发的繁荣景象。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出了“团结一致,奋发努力,把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的庄严号召,改革的声浪撼人心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如何敏锐地感应时代变革的浪潮,与时代共脉搏,更切近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并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审美需求?这是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深切关注的问题。五月十四日,北京各主要文学刊物和文学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和主管编辑会聚于和平宾馆,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持续一天的热烈座谈。大家交流了信息,研究了当前文学发展的势头,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与会同志认为,一年多来,我们的文学创作稳步地、持续地向前发展着,总的势头是好的,前景是乐观的。但是,如果与急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无论在创作方面或批评方面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创作应该表现出更强烈的时代精神,努力再现四化建设的沸腾生活,我们的批评应当进行大力的改革,对创作的发展作出更有力的促进。应邀出席座谈会的有(按发言先后为序):《十月》张兴春、贺新创,《人民文学》崔道怡,《小说选刊》傅活,《解放军文艺》黄浪华,中国青年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许岱,《诗刊》吴家瑾,《人民日报》文艺部蒋荫安,《报告文学》傅溪鹏,《啄木鸟》李庆宇,《北京文学》方顺景,《当代》何启治,《文艺报》雷达,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谢明清,《长篇小说〈十月〉专刊》丁宁,《青年文学》陈浩增,《昆仑》李晓桦。《光明日报》文艺部乔福山、《文汇报》驻京办事处唐斯复和文学研究所当代室张炯也参加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和文学研究所有关处、室以及本刊编辑部的同志。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文学评论》主编许觉民主持。现将座谈会发言依序摘登如下。
出处
《文学评论》
1984年第4期3-13,共11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