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一九○○年前后孙中山与梁启超的关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孙中山和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政治代表。一九○○年前后,一度互相向慕、商谈合作,后又彼此分手、展开斗争;他们间的关系大致可为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前、后三个阶段。探讨这段时期孙、梁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派政治力量的消长组合情况,以及革命与改良两条路线根本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作者
周兴梁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1984年第5期56-63,共8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梁启超
孙中山
康有为
民主革命
改良派
兴中会
资产阶级革命派
保皇会
时务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1
萧延中.
论梁启超对早年毛泽东的影响[J]
.近代史研究,1988(1):133-154.
被引量:7
2
林庆元.
论梁启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兼谈近代民主观念薄弱的原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111-116.
被引量:2
3
崔志海.
梁启超与日本——评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J]
.近代史研究,2004(4):179-206.
被引量:5
4
宋洪兵.
二十世纪中国学界对“专制”概念的理解与法家思想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4):102-114.
被引量:12
5
翁有为.
“五四”前后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话语的初步形成与发展[J]
.中共党史研究,2018(5):85-9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翁有为.
梁启超对专制体制批判之发覆[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5):109-129.
1
王思远.
试论保皇会的性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7(2):138-139.
2
汤志钧.
维新运动在上海[J]
.学术月刊,1988,20(10):57-62.
3
湯志鈞.
辛亥革命前章炳麟学术思想評价[J]
.文史哲,1964(2):35-44.
被引量:1
4
汤志钧.
章太炎在台湾[J]
.社会科学战线,1982(4):142-151.
被引量:8
5
岑生平.
关于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的几个问题[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15(3):53-57.
6
韦少波,陈伟桐.
试论光绪新政的性质及张之洞在戊戌维新中的地位[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3):146-152.
被引量:2
7
陈长年.
从《时务报》看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2):48-52.
被引量:5
8
荣孟源.
义和团运动评价管见[J]
.东岳论丛,1980,1(3):63-64.
被引量:2
9
姜东赋.
论梁启超的小说观[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0(1):51-56.
被引量:2
10
钟永山.
1902—1903年间梁启超对康有为之离异与回归[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20(2):41-43.
贵州社会科学
198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