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轼垂老投荒,远谪海南,在人事失意、家破妻亡、政治处境和生活环境都极其险恶,体力和精力都衰惫不堪的情况下,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不但在文学上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而且创造了一些为当世注目、引后人讴歌的业绩.是什么力量使这位文学巨人在艰难竭蹶的流寓生活中一改阑珊之态,在绝境中振作了起来?一些文学史家认为,这主要是苏轼精神上始终立着佛老思想这根柱子的缘故.苏轼晚年,“他的安贫乐贱、恬然自足的思想愈益增进”;“当他贬官在野时,佛老思想成为他的主要思想倾向.”这些看法,自然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还须看到,苏轼晚年的创作成就及其他非凡业绩的取得,跟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密切相关.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27-132,共6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