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谋而未实行,不构成共同犯罪吗?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才能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只有客观行为的联系而无共同的犯罪故意。
作者
邓定一
出处
《法学》
1984年第6期27-29,共3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共同犯罪人
因果关系
我国刑法
犯罪故意
犯罪行为
杀人犯罪
共谋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预备行为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96
1
谭堃.
论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J]
.刑事法评论,2018(1):255-274.
被引量:1
2
金光旭.
日本刑法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以共犯理论为视角[J]
.清华法学,2008,2(2):87-98.
被引量:8
3
陈一榕.
海峡两岸犯罪预备的比较研究[J]
.政法论坛,1998,16(1):51-59.
被引量:4
4
储槐植,杨书文.
公务活动中单纯受贿行为之贪污罪处理——兼论刑法第394条之适用及修改[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1):9-14.
被引量:23
5
张明楷.
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J]
.法学评论,1997,15(2):90-92.
被引量:60
6
高格.
关于共同犯罪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22(1):64-71.
被引量:13
7
李恩慈.
刑法中的推定责任制度[J]
.法学研究,2004,26(4):28-36.
被引量:26
8
童德华.
正犯的基本问题[J]
.中国法学,2004(4):143-150.
被引量:31
9
赵立勋.
论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J]
.政法论丛,2003(4):77-81.
被引量:4
10
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中的推定[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9(2):8-11.
被引量:49
引证文献
7
1
姜媛媛.
论刑法中的共谋[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2):83-85.
2
刘炯.
犯罪预备行为概念界定问题新论[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1):62-68.
3
刘艳红.
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误区及其原因[J]
.法学,2012(11):100-111.
被引量:21
4
周铭川.
共谋共同正犯与共谋犯[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6):111-117.
被引量:3
5
黄伟明.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探讨——贪污贿赂罪司法解释第十三条的刑法教义学评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3):38-48.
被引量:3
6
林亚刚,何荣功.
论“共谋”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J]
.浙江社会科学,2002(3):76-80.
被引量:11
7
刘方可.
论共谋共同正犯中共谋者刑事责任——兼论日本刑法理论及中国模式[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6(4):53-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杨智博.
论涉黑犯罪中“共谋型”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J]
.政法学刊,2020(1):57-65.
2
谭堃.
论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J]
.刑事法评论,2018(1):255-274.
被引量:1
3
黎宏.
论中国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J]
.清华法律评论,2021(1):87-102.
被引量:1
4
赵立勋.
论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J]
.政法论丛,2003(4):77-81.
被引量:4
5
姜媛媛.
论刑法中的共谋[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2):83-85.
6
章盼.
共谋共同正犯成立范围初探[J]
.人民检察,2010(3):62-64.
被引量:2
7
张淑芳,林俊辉.
美国刑法共谋者替代责任规则之演进述评[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26(2):64-73.
被引量:1
8
刘艳红.
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误区及其原因[J]
.法学,2012(11):100-111.
被引量:21
9
赵骏,吕成龙.
《反海外腐败法》管辖权扩张的启示——兼论渐进主义视域下的中国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2):14-31.
被引量:20
10
王志祥,韩雪.
论共谋共同正犯概念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2):96-101.
被引量:8
1
中国刑法课第二次作业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J]
.法律适用,1986(4):31-32.
2
吴勇.
共同犯罪实行过限问题研究[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2):25-25.
3
王泰.
论共同犯罪的客观特征[J]
.河北法学,1983,1(2):15-18.
4
为民.
什么是共同犯罪[J]
.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2008(8):44-44.
5
毛远业.
浅论单位共同犯罪及其构成条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3):89-90.
被引量:1
6
丁电.
共同犯罪相关问题浅析[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10Z):227-227.
7
张熠.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之理论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3):273-273.
被引量:1
8
明廷强,张玉珍.
唐律共同犯罪探析[J]
.齐鲁学刊,2005(1):56-60.
被引量:1
9
朱琳.
浅析共同故意犯罪中的犯罪故意[J]
.青春岁月,2012,0(10):306-306.
10
阴建峰.
论共同过失犯罪[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3):23-29.
被引量:32
法学
198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