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辨古代文论中的“气”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古代文论概念的“气” 是与曹丕的《典论·论文》一同出现的。曹丕在这篇文章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又说:“孔融体气高妙”、“徐干时有齐气。”这里的“气”指的是建安作家们先天禀受的人格体气、才性风度。按曹丕的见解,这种先天禀受的人格体气、才性风度即“气” 之清浊、通塞神秘地支配了他们的文章诗歌的风格,两者间有着一种先天决定意义的谐调。 东汉以来盛行的人物品藻、鉴识和清议主要为了荐才举贤,用备政治。其最先重视的是人物的茂才懿德,慢慢却转到了人物的才性意气、神明风度上来。所谓“魏晋识鉴在神明”,刘劭《人物志·八观》称:“骨植气清,则休名生焉。”刘(日丙)注云:“骨气相应,名是以美。”“骨”和“气”这两个多少带有虚实对应意味的概念是当时人们最喜欢用的,品藻的对象也由贤良中正、茂才名彦转到了作家文士,又最后转到了作家文士的诗文风格。作为文论概念的“气” 首先被引进了作家论和风格论。
作者 胡明
出处 《中州学刊》 1984年第2期87-90,106,共5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 1牛伟.曹丕“文气说”研究述评[J].作家,2008,0(2):158-159. 被引量:3
  • 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之“神”“气”说》,《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第58-5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 3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 4曾国藩.《圣哲画像记》.
  • 5唐弢.《文章修养》,第155页,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83年版.
  • 6王充.《论衡·无形篇》.
  • 7王充.《论衡·率性篇》[M].,..
  • 8韩愈.《答李翊书》[M].,..
  • 9刘大魁:《论文偶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页.
  • 10郭绍虞.《文气的辨析》,载《照隅室古典文学沧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