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双性同体”之别样风景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出生于东北大地的萧红见惯了苦难,也遍尝了苦难。她以一部《生死场》震撼当时的文坛,在短短的一生中佳作频现。萧红虽然以对女性切身体验的呈现见长,但无意识中揭示的却是女性话语和民族国家话语中间的"双性同体"现象。"双性同体"(Androgyny)在生物学、人类学等早有现象和例证,但它作为妇女社会生活理想最早由不愿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的弗吉尼亚·伍尔芙提出。
作者 厉梅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13-116,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英)伊丽莎白·赖特(ElizabethWright)著,王文华.拉康与后女性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