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都广之野”与古蜀文明——古蜀农耕文化与蚕丛记忆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古地理奇书《山海经》中,多次提到"天下之中",其所言的"都广之野"即在其中。这是一个草木荟萃之处,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起地之一。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蚕丛开创了古蜀之国。由于无文字,给后世留下许多解释空间。蚕丛后来被尊崇为蚕神,这是"历史心性"的产物,也是蜀地农桑业发达的一种反映。
作者
刘复生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9-62,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山海经
天下之中
古蜀
都广之野
蚕丛
分类号
K29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33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刘复生.
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16.
被引量:2
2
王明珂.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
.历史研究,2001(5):136-147.
被引量:517
3
李根蟠.
中国农业史上的“多元交汇”——关于中国传统农业特点的再思考[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1):1-20.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徐中舒,唐嘉弘.
夜郎史迹初探[J]
.贵州社会科学,1980(1):49-58.
被引量:12
2
徐中舒.
論商于中、楚黔中和唐宋以后的洞——对中国古代村社共同体的初步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59-71.
被引量:10
3
徐中舒.
四川涪陵小田溪出土的虎钮錞于[J]
.文物,1974(5):81-83.
被引量:28
4
顾颉刚.《发刊词》揭《史学季刊》.
5
徐中舒.跋苗族的洪水故事及伏羲女娲的传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集刊,1.
6
徐中舒.交州外域记蜀王子安阳王史迹笺证[J].四川大学学报(丛刊5)之《四川地方史研究专集》,1981.
7
蒙文通.越史丛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
蒙默.越史丛稿·整理附言[M]∥蒙文通文集(2)古族甄微.成都:巴蜀书社,1993:444.
9
徐亮工.徐中舒先生生平编年(未定稿)[c]∥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成都:巴蜀书社,1998:358.
10
石泰安 耿昇译.《川甘青藏走廊古部落》[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共引文献
533
1
许飞.
从事件到神话:“赵五贞自杀”的历史重构[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0(4):116-123.
2
李东红,赵元梁.
大理白族本主段赤城的神话建构与社会记忆[J]
.宗教学研究,2021(3):160-168.
3
王璐妍.
云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中的历史记忆研究——对拉祜族《牡帕密帕》的文本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21-29.
被引量:1
4
王丹.
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建构——以陕西省岐山县安乐蓝氏为中心的考察[J]
.西北民族论丛,2020(1):268-278.
5
尹波涛.
唐代粟特康氏的祖先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出土墓志为中心[J]
.唐史论丛,2021(2):219-236.
被引量:1
6
孙继.
书写的社会史——评《文本与书写:宋代的社会史——以温州、杭州等地方为例》[J]
.史学理论研究,2021(1):140-146.
被引量:1
7
孟乐,王佳佳,张积家.
云南汉族大学生的祖根意识及其对祖籍群体认同的影响[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2(2):3-20.
8
李静,王琦.
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及其记忆保持研究[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51-63.
被引量:2
9
马荣良.
正祀与淫祀关系视角下的寒食节禁断史研究[J]
.民俗研究,2021(2):58-68.
被引量:2
10
安凤仙.
狄奥尼修斯对罗马人希腊起源的构建[J]
.史林,2021(2):183-19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4
1
邹礼洪.
古蜀先民大石崇拜现象的再认识[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13-15.
被引量:3
2
邓经武.
巴蜀文化的肇始:神话和上古传说[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22-25.
被引量:2
3
冯广宏.
鳖灵事迹重考[J]
.天府新论,1986(1):54-56.
被引量:2
4
罗开玉.
“鳖灵决玉山”纵横论——兼析《蜀王本纪》的写作背景[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1(1):69-77.
被引量:6
5
祁和晖.
古巴蜀文明史迹及影响考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59-166.
被引量:2
6
李桂芳.
略论先秦时期的古蜀农业[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76-180.
被引量:2
7
赵志立.
巴蜀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215-218.
被引量:3
8
林向.
蜀与夏──从考古新发现看蜀与夏的关系[J]
.中华文化论坛,1998(4):63-72.
被引量:21
9
谭继和.
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J]
.四川文物,1998(6):8-13.
被引量:14
10
游汝杰.
从语言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7(3):6-17.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5
1
刘森垚.
“古蜀国起源”研究综述[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1):16-22.
2
李钊.
试论杜宇、开明王朝的嬗替与先秦时期蜀地农业发展的关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9):216-222.
被引量:4
3
何一民.
岷江文化的基本特征简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2(2):1-8.
被引量:1
4
陈小园.
新时代赋予传统巴蜀农耕文化现代性特征的路径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24(1):51-53.
5
孙志智.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内在逻辑[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0):91-9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钊,秦美玉.
蜀守遴选及秦并巴蜀后蜀地农业的发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12):191-199.
被引量:5
2
辛艳.
杜宇时期蜀地农业初探[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2-46.
被引量:1
3
韩英.
除水之害:岷江水患治理与成都平原早期城市的兴起[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55-62.
4
涂建华.
都江堰工程的历史价值及现代启示——从其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说起[J]
.文史杂志,2022(2):4-7.
被引量:1
5
肖兴政,文洋,张丽梅,张永锋,刘自山.
江河文化对五粮液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
.可持续发展,2023,13(4):1101-1109.
1
阿波.
谈“都广之野”[J]
.文史杂志,2005(3):14-16.
被引量:1
2
邓廷良.
四川原始农业与双流[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96-197.
3
谭继和.
三星堆神禖文化探秘[J]
.四川文物,1998(3):3-11.
被引量:10
4
王邦维.
“都广之野”、“建木”以及“日中无影”[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46-50.
被引量:7
5
崔玉龙.
禹都咏联[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11(6):23-23.
6
扶永发.
“五帝”葬地考[J]
.云南学术探索,1996(1):48-52.
7
王晴晴.
从“文本”看“历史心性”下“炎黄子孙”的形成——读《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J]
.读天下,2016,0(11):117-118.
8
李星星.
从“都广之野”到“邛都之野”——略论蚕丛及古蜀族群历史变迁[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12-116.
被引量:1
9
贾雯鹤.
黄帝与嫘祖神话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
.求索,2015(3):148-152.
被引量:2
10
幸晓峰.
农耕文明与巴蜀艺术——“都广之野”与“广都”艺术考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89-95.
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S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