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股票期权问题研究——来自契约理论的解释
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334-336,共3页
Finance & Economics
二级参考文献34
-
1钱颖一.企业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4(4):2-12. 被引量:23
-
2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31(6):71-79. 被引量:2170
-
3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31(9):3-15. 被引量:1549
-
4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
5许小年 梁能.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6威廉姆森.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
7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
8哈特.Incomplete Contracts.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
9格罗斯曼 哈特.所有权的成本和收益: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理论.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
10哈特 穆尔.产权与企业的性质.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50
-
1郑孝华.论国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模式的重塑[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7-20.
-
2许辉.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裂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4(4):7-8.
-
3李志强,彭爱华.契约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J].财经科学,2002(S1):170-171. 被引量:1
-
4陈波,宋洪利.资产专用性、交易成本与组织——军事工业合约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4,25(8):41-45.
-
5吕莉.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和启示[J].商业研究,2004(19):81-83. 被引量:2
-
6刘星,薛宇.股权结构对公司外部治理的影响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1):112-115. 被引量:3
-
7程耀文.所有权安排与商业银行治理的契约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6):38-41.
-
8刘卓林.契约条件下的品牌执行力分析[J].商业时代,2004(36):44-46.
-
9刘萌芽,李妮.“分享制”是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的最佳分配模式[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8-21.
-
10王峰虎,贾明德.以分工为基础的经济效率分析框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14-18. 被引量:4
-
1李健,郑如霞.试行经理股票期权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5):98-102.
-
2赖建国.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J].发展研究,2000,17(1):37-39. 被引量:2
-
3冯立超.企业员工管理的博弈分析与激励契约[J].现代管理科学,2007(12):103-104. 被引量:4
-
4翁鸣,刘宁杰.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动态激励契约[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2):25-29. 被引量:4
-
5姚群仙.关于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J].商情,2013(34):120-120.
-
6张妮,李晓彤.家族涉入与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关系研究——来自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山东社会科学,2017(5):178-183.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