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76-78,共3页
Truth Seeking
同被引文献12
-
1彭敏.浅谈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政府行为[J].特区经济,2005(9):74-75. 被引量:2
-
2刘松华.论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出资制度体系之完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65-68. 被引量:7
-
3祝晓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9(2):42-46. 被引量:3
-
4林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06,5(16):55-56. 被引量:2
-
5张景安.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
6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07-03.
-
7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4(中文版).
-
8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
9孙祖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2000(10):19-23. 被引量:1
-
10陈维,陈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政府之手怎么挥?[J].创新科技,2002(10):30-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高天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创新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1):15-19. 被引量:7
-
2曹朝喜,郭鹏,朱煜明.高科技项目集成风险管理及其流程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6):47-50. 被引量:8
-
3李维胜,赵英才.影响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J].学术论坛,2006,29(2):99-103. 被引量:3
-
4武巧珍.网络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战略性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12):175-177.
-
5李志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0(2):63-67. 被引量:1
-
6王宗敏.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基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角度[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83-84. 被引量:1
-
7刘宇,张正科,程显辰,张振鹏.气动塞式喷管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25(6):676-679. 被引量:3
-
8云坡,倪丽.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分析——与苏浙沪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2011,30(6):29-34. 被引量:1
-
9袁中华,冯金丽.制度变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9):49-56. 被引量:10
-
10袁中华,高文亮.新兴产业制度的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9):94-99.
-
1徐春辉,杨路明.电子政务提升政府竞争力的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7(10):76-77. 被引量:3
-
2陈文烈.浅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竞争力[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1):14-17. 被引量:1
-
3张占毫.在全球化视野下的政府竞争优势探析[J].环球市场,2016,0(6):43-43.
-
4沈洪洲.发展电子政务 推进天津信息化进程[J].港口经济,2007(10):44-45. 被引量:1
-
5孙燕.进一步增强我省各级政府竞争力的几点建议[J].河北经济研究,2003(5):12-13. 被引量:1
-
6陈文烈.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竞争力塑造的多元视角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168-172. 被引量:2
-
7王金水.经济全球化张力与中国政府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9(6):38-44.
-
8方欣.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背景下地方政府能力建设问题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2):86-88.
-
9郭虹,陶亚舒,谭舒.关于四川家具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调查与思考[J].天府新论,2003(6):47-50. 被引量:1
-
10杨强.从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动向看福建对台资的利用[J].台湾农业探索,2007(3):1-4.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