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91-192,共2页
Finance & Economics
共引文献35
-
1彭清燕.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哲学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13-17. 被引量:5
-
2张德琴,薛爱娟.对市民社会法哲学的思考[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21):25-36. 被引量:1
-
3晏月平,薛川.少数民族女性就业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4):86-92. 被引量:1
-
4韩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3):1-3.
-
5严金强,马一飞.关于“成正比”理论的发展脉络[J].海派经济学,2011,9(2):23-33. 被引量:2
-
6任洲鸿.“劳动力资本化”何以可能?——马克思“劳动力商品”概念的唯物辩证法研究[J].海派经济学,2011,9(4):125-144. 被引量:3
-
7孟捷.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J].海派经济学,2007,5(1):75-88. 被引量:1
-
8吴宇晖,张嘉昕.重新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思想[J].海派经济学,2006,4(2):82-100. 被引量:1
-
9马艳,周遇奇.论相对理性经济人假设[J].海派经济学,2007,5(5):35-54. 被引量:3
-
10张世锋.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研究综述[J].当代社科视野,1997,0(12):14-16.
同被引文献76
-
1康秀华.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传统观点的质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4):14-18. 被引量:6
-
2何干强.论有用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前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34-37. 被引量:15
-
3耿文清.部门平均活劳动生产率与新创价值量——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再探索[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31(6):30-36. 被引量:1
-
4唐元.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之我见[J].宁夏社会科学,1985(2):63-64. 被引量:3
-
5作沅.試論劳动生产率与价值、价格形成的关系[J].经济研究,1964,10(1):44-55. 被引量:1
-
6卫兴华.价值决定规律的作用会引起部门内部剩余劳动的再分配吗[J].学术月刊,1963,7(4):15-21. 被引量:8
-
7何安.生产率较高的劳动能否创造较多的价值[J].学术月刊,1963,7(9):7-11. 被引量:5
-
8谷书堂,柳欣.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苏星同志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1993(6):83-94. 被引量:97
-
9谭跃湘.个别劳动的价值效应及其运行规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5):30-35. 被引量:2
-
10李学曾.“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质疑[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7,13(1):86-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刘伟.技术能够创造价值吗?——评全要素生产率的逻辑[J].政治经济学报,2022(1):191-204.
-
2严金强,马一飞.关于“成正比”理论的发展脉络[J].海派经济学,2011,9(2):23-33. 被引量:2
-
3刘磊.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争论:演变与分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6):143-153. 被引量:5
-
4蔡继明,曹越洋,吴清扬.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再思考——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20(6):34-49. 被引量:4
-
5吴昌嵘.智能财务的发展对劳动价值论真理性的检验[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6):88-90.
-
6蔡继明,曹越洋,刘乐易.论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基于广义价值论的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0(8):5-24. 被引量:13
-
7李风华,易希林.集体力:论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1):122-130.
-
8张存刚,邵光鑫.“玩劳动”中的劳动逻辑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76-83.
-
1朱殊洋.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定会使价值总量增加吗——程恩富、马艳框架下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1(3):152-155.
-
2彭必源.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4):91-95. 被引量:2
-
3王智林.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实践中的意义[J].理论探索,1985(3):13-15.
-
4杨金玉.论价值决定的终极蕴涵──也谈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J].江汉论坛,1999(12):11-15.
-
5伍业兵.浅析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0(2):27-29. 被引量:2
-
6李国林.服务也是生产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4(5):51-53. 被引量:3
-
7郑少春.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4(1):17-21. 被引量:3
-
8崔朝栋.也论超额利润的来源[J].许昌学院学报,2006,25(3):5-8.
-
9白暴力.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化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2(3):8-11. 被引量:11
-
10刘玉瑾,王春阳.剩余价值理论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1995,7(3):5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