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9,共4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共引文献63
-
1张继文.论中西译论之异同[J].昌潍师专学报,2000,19(3):44-45. 被引量:1
-
2陈鹏.从传统中走来 与未来对接——论中国译学出路的无限可能[J].作家,2011(22):199-200.
-
3郭建中.中国翻译界十年(1987──1997):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1999,22(6):53-60. 被引量:45
-
4胡清平.澄清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1999(5):2-5. 被引量:11
-
5文晓华.从比喻透析中西传统译论的相似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0):48-49.
-
6范晓燕,王骅书.论严复的翻译思想[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9(1):63-65. 被引量:1
-
7韩子满.翻译学不是梦——兼与张经浩先生商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50-52. 被引量:5
-
8翟红华.翻译研究概观与展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70-73.
-
9孙会军,张柏然.全球化背景下对普遍性和差异性的诉求——中国当代译学研究走向[J].中国翻译,2002,23(2):4-7. 被引量:26
-
10谭载喜.翻译学:新世纪的思索——从译学否定论的“梦”字诀说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45-52.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128
-
1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评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J].中国翻译,2004,25(4):59-63. 被引量:71
-
2王小丹.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及其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S1):130-132. 被引量:33
-
3秦洪武.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J].外国语,1999,22(1):49-55. 被引量:115
-
4王晓路.术语的困惑──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J].文艺理论研究,1999(4):87-93. 被引量:14
-
5吴义诚.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J].外国语,1998,21(3):48-52. 被引量:39
-
6谭载喜.中西译论的相似性[J].中国翻译,1999(6):26-29. 被引量:48
-
7劳陇.什么是翻译学(translatology)?翻译科学(scienceoftranslating)?——对翻译理论研究“沉寂期”的思考[J].中国翻译,1999(5):43-45. 被引量:21
-
8黄振定.“艺术”和“科学”的辨义与辩证[J].中国翻译,1999(4):12-15. 被引量:5
-
9王东风.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J].中国翻译,1999(1):7-11. 被引量:77
-
10张经浩.翻译学:一个未圆且难圆的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0):44-48.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19
-
1李玉良,路玉坤.“信达切”再探——兼谈翻译理论研究与批评问题[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88-90. 被引量:1
-
2李智,王子春.中国传统译论中读者观照的诠释[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05-107. 被引量:1
-
3张威.中西口译研究的差异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8(3):33-38. 被引量:11
-
4何立芳.论中西译学理论的互补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9):266-267. 被引量:3
-
5宋扬.试论奈达“对等论”与许渊冲“优化论”[J].考试周刊,2010(18):37-38.
-
6魏琳.中国传统翻译观和认知翻译观的对比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0,27(2):69-71. 被引量:5
-
7唐巧惠.从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展望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04-105. 被引量:4
-
8王蕊.《红楼梦》两英文译本之比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52-52.
-
9李炜婷.浅议中国翻译理论的世界化趋势[J].考试周刊,2011(56):42-43.
-
10张威.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J].中国外语,2011,8(5):94-10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47
-
1吕卓彬,陈佳慧.异的调查研究——以吉林外国语大学为例[J].山西青年,2020,0(1):29-29.
-
2赵慧慧.文学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J].海外英语,2020(3):143-146.
-
3周蕾.试论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文教资料,2008(20):43-44.
-
4胡文佳,安德源.新疆高校维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口译课程调查与分析[J].民族翻译,2012(3):91-96. 被引量:1
-
5陈学斌,钟平.鲁迅“直译”观的现实反思[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4):87-88.
-
6陈学斌.鲁迅“直译”观再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5,5(9):95-97.
-
7赵刚,姜亚军.中国译学研究的国际化——华人学者在国际翻译研究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调查及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7(4):46-52. 被引量:8
-
8李蓉.试论经贸英语中的“信、达、切”[J].商场现代化,2008(23):188-189. 被引量:2
-
9郭继东,李波阳.交际策略视角下的口译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9(2):58-62. 被引量:5
-
10王小琴.中西译论对比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2):85-87.
-
1张慧.浅析“翻译体”现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187-188.
-
2王建丰,刘伟.英译汉中的翻译体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80-81. 被引量:1
-
3岳贵祥.科技英语翻译初探[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17(3):65-66.
-
4徐社教."翻译体"初探[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3):76-80. 被引量:2
-
5聂鑫,王美岭.佛经翻译及其对后世翻译活动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53-154. 被引量:1
-
6谭载喜.中西译论的相似性[J].中国翻译,1999(6):26-29. 被引量:48
-
7卢颖.典籍翻译中直译法策略的选择——以《圣经》翻译和佛经翻译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247-248. 被引量:2
-
8章磊,胡卫平.思维模式与翻译体[J].外语学刊,2004(4):90-93. 被引量:7
-
9祝捷.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3):91-91.
-
10张高锋,任君.谈翻译与再创作[J].社科纵横,2006,21(7):173-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