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9-34,共6页
The New Voice of Yue-Fu(Journal of th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参考文献31
-
1靳延平.论小提琴技巧训练的基本规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3):17-20. 被引量:1
-
2杨予野.关于乔派坠子的音乐特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2):15-19. 被引量:2
-
3张富岩.戏曲板腔体唱腔设计常用处理手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2):20-33. 被引量:1
-
4王德荣.论演奏感觉与控制能力的培养——小提琴专业教学笔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2):55-61. 被引量:1
-
5刘学严.谈转调中的五声性处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2):62-69. 被引量:2
-
6鸿明.论现代题材京剧唱腔的创造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1):12-23. 被引量:2
-
7关文举,李乃平.二胡的运弓及其应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1):39-45. 被引量:1
-
8王冠.小提琴教学中的规格与艺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3(1):46-53. 被引量:1
-
9赵奎英.单鼓音乐结构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2(4):8-15. 被引量:1
-
10路逵震.喇叭牌子纵横谈[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2(4):16-3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4
-
1陈甜.梆子腔音乐研究概述[J].中华戏曲,2013(1):331-345. 被引量:1
-
2曹家韵.继承与创新的典范——从音乐角度分析现代京剧《杜鹃山》中“家住安源”唱段[J].戏曲艺术,2002,23(2):70-73. 被引量:3
-
3樊祖荫,赵晓楠.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三)[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90-97. 被引量:8
-
4王振先,陈建华.20世纪下半叶中国单簧管艺术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4):54-60. 被引量:10
-
5高亮.赵玉斋与山东筝派艺术[J].艺术教育,2009(5):98-98. 被引量:6
-
6马庆洲.六十年来《淮南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学遗产,2010(6):137-148. 被引量:7
-
7薛雷.“拉魂腔”渊源及形成考辨[J].中国音乐,2010(3):14-22. 被引量:4
-
8刘文婷.浅议韩庭贵古筝艺术之路[J].艺术教育,2011(3):92-92.
-
9刘溪.山东筝艺术特征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95-98. 被引量:3
-
10陈欣.“特定音高系统”:传统音乐风格的重要构成元素及其保护[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3):47-54. 被引量:6
-
1李业道.吕骥评传 第三部分 1949-(四)(上)[J].音乐研究,1999(3):28-33.
-
2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摘录[J].荣宝斋,2015,0(8):230-233.
-
3何志彬.艺术欣赏与心态——观上海国宝展、达利展、双年展有感[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3,0(3):11-13.
-
4安志强.面对戏曲创作“主体意识”的困惑[J].广东艺术,1999,0(2):7-8.
-
5劫夫.我们是这样设想的——《音乐生活》创刊的话[J].音乐生活,2007(5):12-13. 被引量:1
-
6高登科.笔记中的丹青奥秘:杨仁恺与中国书画鉴定[J].艺术市场,2015,0(19):58-61.
-
7那荣利,戴立强.杨仁恺先生论古代书画(浙江篇)(上)[J].收藏家,2014,0(10):62-69. 被引量:3
-
8薛茗.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是“补丁”还是民族化[J].戏剧之家,2016(21):15-16.
-
9那荣利,戴立强.杨仁恺先生论古代书画(天津篇)(上)[J].收藏家,2014(7):35-46.
-
10那荣利,戴立强.杨仁恺先生论古代书画(皖博篇)(上)[J].收藏家,2014(5):2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