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性认识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作为构成要件以及为何种性质的构成要件直接影响该罪的认定,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仅是本罪的必备要件并且是客观行为要件。这样本罪的客观方面便是双行为,但“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为非主要行为,完成与否并不影响本罪的既遂。
作者
范德繁
李珏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0-22,共3页
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关键词
受贿罪
谋利
收受贿赂
索贿
构成要件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1
1
游伟,谢锡美.
“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构成中的定位[J]
.法学,2001(8):36-40.
被引量:11
2
董玉庭.
主观超过因素新论[J]
.法学研究,2005,27(3):62-79.
被引量:49
3
王作富,但未丽.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贿赂犯罪之立法完善[J]
.法学杂志,2005,26(4):21-23.
被引量:36
4
赵秉志,赵辉.龚建平受贿案的法理研究[A].刑事法判解研究[C].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2-4,305-343.
5
陈毅坚.受贿罪认定的几个问题探析[A].刑事法判解研究[C].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2-4,294.
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18条.
7
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3.551.
8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60.
9
E Sapair.Selected Writings in Language.Culture and Personal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49.
10
孙林森.
“为他人谋取利益”证据的收集[J]
.人民检察,2000(3):29-3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胡敏.
论受贿罪的主观超过要素[J]
.河北法学,2009,27(1):192-196.
被引量:7
2
陈伟.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内涵界定[J]
.理论学刊,2012(9):92-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吴恬.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定性[J]
.科技信息,2010(6):40-41.
2
林学飞.
浅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刑事案例的裁判摘要[J]
.法治研究,2011(5):99-103.
被引量:2
3
于雪婷.
受贿罪主观罪过之分层认定模式研究[J]
.法律适用,2011(12):45-48.
被引量:1
4
李会彬.
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的犯罪构成[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3,25(3):28-36.
被引量:1
5
马荣春.
“主观的超过要素”:一个不适合的域外刑法学命题(上)[J]
.交大法学,2014(4):137-145.
被引量:2
6
王新.
贿赂犯罪不完全对向性的研判[J]
.湖北社会科学,2015(7):147-152.
被引量:2
7
刘伟丽.
“雅贿”数额认定的标准及惩防对策分析[J]
.河北法学,2016,34(9):69-77.
被引量:1
1
孟鸿志.
浅谈违法行政的两种主要行为——行政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J]
.西部法学评论,2001(3):37-42.
被引量:2
2
黄倩.
关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权利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8):86-87.
被引量:1
3
李琳.
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探析[J]
.兵团党校学报,2005(6):48-50.
4
石茂生,李志勋.
论抽象行政行为的事后监督[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2):70-73.
被引量:2
5
徐祥民.
法治的基本要件:从法[J]
.法学论坛,2001,16(2):5-14.
被引量:14
6
法律程序为什么重要[J]
.人民政坛,2014(7):45-45.
7
买园园.
侵占罪客观行为要件争议问题探析[J]
.河北法学,2009,27(11):129-133.
被引量:2
8
刘谦.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客观行为要件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28):60-61.
被引量:2
9
徐启明.
盗窃罪之立法技术分析——以两个加重情节为切入点[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27-32.
被引量:2
10
刘忠.
被识别的几率:非法取证程序性制裁的构成性前提[J]
.中外法学,2011,23(2):285-302.
被引量:12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