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法差异在汉诗英译中的处理——J.刘若愚译论
被引量:12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40,共4页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同被引文献42
-
1周领顺.由《锦瑟》看模糊汉诗的英译——兼及J.刘若愚译论[J].外语教学,1999,20(3):39-42. 被引量:8
-
2程跃珍.文化能力——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4(4):37-39. 被引量:4
-
3刘重德.简介黄泊飞中诗英译的论点兼议格律诗英译的押韵问题[J].外国语,1999,22(3):63-67. 被引量:8
-
4周领顺.J.刘若愚汉诗英译译论述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6):79-82. 被引量:3
-
5陈登.诗歌翻译的局限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2):36-39. 被引量:14
-
6周仪,罗平.古诗英译的风格再现[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30-35. 被引量:10
-
7袁品荣.也谈“一国两制”的译法[J].中国翻译,1997(2):55-55. 被引量:2
-
8杜争鸣.“一国两制”原译切不可轻率改动[J].中国翻译,1997(4):56-56. 被引量:4
-
9冯颖钦.妙在似与不似之间[J].中国翻译,1996(1):48-51. 被引量:6
-
10王东风,章于炎.英汉语序的比较与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4):36-44. 被引量:43
引证文献12
-
1刘辰.古诗词英译的翻译变通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2):221-223. 被引量:4
-
2王建平.汉诗英译中不同人称视角对意境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2,17(1):75-77. 被引量:3
-
3唐汝萍.英汉互译中语序误换对语义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05,26(5):96-98.
-
4王建平.翻译过程中语序误换对语义的负面影响[J].英语研究,2005,3(2):48-51. 被引量:1
-
5覃伟.论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205-206.
-
6刘翔.刘若愚译诗思想对古典汉诗英译的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6):124-127.
-
7齐静,王建平.话语标记性含义的解读与翻译[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56(2):48-54.
-
8朱巧云.刘若愚实用翻译理论论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2):100-108. 被引量:2
-
9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外国语言文学,2003,20(1):36-40. 被引量:9
-
10石志亮,段士平.试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1):69-70.
二级引证文献25
-
1王慧.功能对等翻译视角下的英汉古诗词翻译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24):42-44. 被引量:3
-
2张佳奇.语篇衔接理论在国内研究发展综述[J].西部法学评论,2007(3):113-114. 被引量:4
-
3马玉萍.从英汉对比的角度透视《兰亭集序》中“四字结构”的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11):35-36. 被引量:3
-
4柯贤兵,何小清.从语篇衔接评析《宿建德江》及其三个英译本[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4):45-49. 被引量:1
-
5白爽,魏莉.国俗词语在古诗英译中的损失及补偿初探[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72-75.
-
6聂韶峰,韩芳.汉诗英译中的人称确定与意境再现[J].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06-107. 被引量:4
-
7王红飞.《鸟鸣涧》和《在威斯敏斯特桥上》的静态美比较——用功能语篇理论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94-96.
-
8覃江华.典籍英译者翻译观的多维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2):60-63. 被引量:1
-
9汪小英.叙事角度与中国古诗英译的文化意义亏损——以许渊冲的英译《春江花月夜》为例[J].外语学刊,2010(4):128-131. 被引量:7
-
10房红芳,李延波.中国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1(5):37-39. 被引量:1
-
1任绍曾.英语时态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1995,18(3):22-29. 被引量:25
-
2周兆琪.对夸克关于自由间接引语论述的一点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7(3):47-49.
-
3张显翠.试论应用文叙事人的选取[J].写作,2011(7):43-45.
-
4杨芳.舒克申小说《委屈》中语言手段的形象运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4-155.
-
5张颖.从符号学角度看李商隐诗的翻译[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1):83-84.
-
6乔双信.舒克申短篇小说中的对白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14(4):74-80. 被引量:1
-
7邱霞.为汉语一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2):77-80.
-
8华莉.《呼啸山庄》对话选段的语用分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1):44-47. 被引量:2
-
9杨丹,袁羽.刘若愚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翻译思想探析[J].学园,2013(17):30-30.
-
10任绍曾.英语辅句的动因及其在语篇中的评价功能[J].外国语,2007,30(1):26-34.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