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遗忘与回归智慧─—《天人之际的沉思》序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4期16-17,26,共3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9
-
1蒙培元.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J].哲学研究,1988(7):53-60. 被引量:68
-
2杨寿堪.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张世英哲学观[J].江海学刊,2005(2):25-28. 被引量:4
-
3李安泽.“超越”与“超绝”——方东美论中西天人之际[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4):46-51. 被引量:2
-
4龚谦.试析康德伦理思想中的自由[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30-32. 被引量:2
-
5杨天保.“究天人之际”——中国史学“宇宙本体论”的失落及其现代重构[J].人文杂志,2012(1):132-136. 被引量:3
-
6韩星.董仲舒天人关系的三维向度及其思想定位[J].哲学研究,2015(9):45-54. 被引量:18
-
7黄裕生.论华夏文化的本原性及其普遍主义精神[J].探索与争鸣,2016(1):22-29. 被引量:17
-
8程慧.从传统到现代:孝道变迁与重构[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80-85. 被引量:3
-
9胡义成.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现代确立--论钱学森院士对中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证明[J].衡水学院学报,2016,18(5):29-39. 被引量:5
-
1郁振华.中国现代哲学的形上智慧探索[J].学术月刊,2000,32(7):14-21. 被引量:1
-
2洪晓楠.冯契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999(2):7-12.
-
3韩伟.论转识成智——冯友兰、金岳霖、冯契之“知识与智慧”思想解读[J].传承,2011,0(4Z):60-61.
-
4陈晓龙.论金岳霖对知识与智慧关系的哲学沉思[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1999,21(4):18-25.
-
5袁蕊.知识与智慧[J].商业文化,2011,0(3X):231-231.
-
6樊翠英,张亚勇.知识与智慧矛盾的哲学反思[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3-15. 被引量:2
-
7陈永杰.中国哲学史上的直觉思维管窥[J].兰州学刊,2007(7):30-31.
-
8彭漪涟.对智慧探索历程的逻辑概括──论冯契建构的逻辑范畴体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1-10. 被引量:6
-
9郁振华.论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基于赖尔与王阳明的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2014(12):22-41. 被引量:40
-
10杨娅.论哲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J].云南社会科学,2004(4):38-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