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75-82,共8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52
-
1李少兵.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科学思潮[J].历史研究,1997(4):107-120. 被引量:2
-
2盖建民.道教符咒治病术的理性批判[J].世界宗教研究,1999(4):69-79. 被引量:8
-
3唐宝才.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西亚非洲,1981(6):55-60. 被引量:4
-
4王振茹.苏联的无神论教育[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84(1):75-79. 被引量:2
-
5武藤义一,刘绩生.科学与宗教[J].世界哲学,1983(5):72-77. 被引量:1
-
6叶晓青.中国近代科技引进的若干不利因素[J].科研管理,1982,3(4):71-74. 被引量:1
-
7赵功民.纪念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活动记实[J].哲学动态,1982(7):32-36. 被引量:2
-
8林金水.利玛窦与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2(4):73-75. 被引量:5
-
9严北溟.论佛教哲学在思想史上的挑战[J].哲学研究,1982(2):44-51. 被引量:1
-
10蒋力生.论道教服食方的价值和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1996,16(12):60-63. 被引量:6
-
1詹石窗.道教术数与科技哲学[J].中国道教,1999(4):19-21. 被引量:1
-
2张应斌.中国认识论的本原问题[J].江汉论坛,1999(2):58-63. 被引量:1
-
3周瀚光.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3(4):1-15. 被引量:1
-
4刘厚琴.儒学化的汉代科技[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1-64. 被引量:4
-
5张华春,沈健.池田大作的科技哲学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0):73-76.
-
6刁生富.庄子的二元性科技观及其哲学依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3):59-62. 被引量:3
-
7郭占明.解析海德格尔的科技哲学思想[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96-99. 被引量:3
-
8谭颖思.关于认识方法论的研究[J].学理论,2009(12):28-29.
-
9郑文先,叶泽雄.社会认识方法论的合理思路[J].江汉论坛,1996(1):41-44. 被引量:1
-
10马永庆.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认识方法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5):1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