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技术型企业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增强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科技人员的职业特征,提出了科技人员的激励系统和激励模式,并在某通信企业和某钢铁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技术型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
徐笑君
陈劲
许庆瑞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
出处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52,共5页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科技人员激励
分类号
F272.9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2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1
参考文献
3
1
陈劲,徐笑君.
研究开发人员职业发展轨道与称职评定研究——对美国部分公司的考察与分析[J]
.科研管理,1999,20(3):34-39.
被引量:14
2
刘正周,凌亚.
管理激励与激励机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6,21(5):76-80.
被引量:77
3
吕燕,许庆瑞.
科技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激励: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1995,16(6):9-1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刘文普,邵伏先.
试论人才流动的三大规律[J]
.求索,1994(2):38-4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2
1
孙艳花.
如何建立企业员工'双通道'的职业发展模式[J]
.人力资源管理,2018,0(12):103-104.
2
翟予.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之构建[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3):53-54.
被引量:2
3
王国保.
中国私营企业管理激励现状与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41-44.
被引量:11
4
唐雪松.
高校和谐班级的构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3):272-274.
被引量:2
5
吴文华.
论企业科技人才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3):29-32.
6
刘郁.
浅析影响科技人才资源利用的因素[J]
.中国卫生经济,1997,16(7):51-52.
7
贺力坚,金易.
关于健全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31-33.
被引量:7
8
徐笑君.
企业激励因素分析[J]
.上海管理科学,2004,26(3):56-58.
被引量:2
9
丁卫明,汤易兵.
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4):39-40.
被引量:10
10
管军,段兴民.
企业人力资本参与剩余索取权分配的方法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5):85-9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9
1
封铁英.
科技人才评价现状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创新[J]
.科研管理,2007,28(z1):30-34.
被引量:42
2
朱一佳.
管理激励理论面面观[J]
.社科纵横,2005,20(3):38-39.
被引量:17
3
赵伟,韩文秀,罗永泰.
基于激励理论的团队机制设计[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295-298.
被引量:16
4
陈烽.
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相关因素辨析[J]
.社会学研究,1995(5):35-38.
被引量:3
5
杨春华.
中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6):168-170.
被引量:95
6
杨俊卿,于丽贤.
赫兹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与企业管理[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285-287.
被引量:33
7
杜谦,宋卫国.
科技人才定义及相关统计问题[J]
.中国科技论坛,2004(5):136-140.
被引量:114
8
王竹青.
企业高学历员工需要特征研究[J]
.探索,2002(2):101-103.
被引量:12
9
张萌物,王文奎.
基于科技人员特点的柔性管理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04,25(5):15-17.
被引量:5
10
娄策群,高鹏.
论企业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D活动的关系[J]
.商业研究,2005(3):61-6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3
1
郭强,张林祥.
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研究[J]
.软科学,2005,19(2):63-65.
被引量:16
2
吕华.
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14-16.
被引量:1
3
商亮.
我国企业科技人员激励问题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8(3):12-14.
被引量:2
4
杨正中,胡敏.
粮食加工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J]
.现代面粉工业,2009,23(1):52-55.
5
崔维军,李廉水.
科技人员激励因素偏好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26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9,27(4):588-591.
被引量:8
6
李鸣,杜跃平.
基于异质性特点的核心研发人员的薪酬模式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138-142.
被引量:2
7
李廉水,崔维军.
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研究——基于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的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0-1364.
被引量:13
8
廖中举,吴道友,程华.
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偏好分析及其对策——基于浙江省2196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4):145-149.
被引量:14
9
杨丹萍.
刍议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J]
.生产力研究,2001(6):156-158.
被引量:7
10
邢明强,梁高杨,彭永芳.
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研究[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8,41(4):94-9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1
1
吴道友,何秋燕,张菊.
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典型经验及启示[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3):85-87.
2
王小琴.
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J]
.科研管理,2007,28(z1):45-51.
被引量:29
3
赵星,赵仁康,董帮应.
基于ArcGIS的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14(2):52-58.
被引量:10
4
杨贺,马春爱.
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一个基于X-效率理论的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4(5):82-85.
被引量:3
5
舒光大,李福昌.
全面提高土地管理水平[J]
.国土资源通讯,2005(9):43-43.
6
周景坤,胡永政.
对高科技企业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模式的新思考[J]
.黄山学院学报,2005,7(4):70-72.
被引量:2
7
宋铁波,蔡广霖.
企业研发技术员工的激励合同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6):137-139.
8
张向晨.
世界杯来了[J]
.WTO经济导刊,2006(7):3-3.
9
沈泓,徐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行为激励模式——一种基于X效率理论的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93-95.
被引量:1
10
陈晓.
论激励的动态性[J]
.企业经济,2007,26(2):59-61.
1
陈彦丽.
提高我国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有效性的对策[J]
.科技信息,2008(22):132-132.
被引量:3
2
汤睿.
国有钢铁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措施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04,6(2):99-101.
3
丁明磊,陈宝明,张炜熙.
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激励问题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3,33(5):68-70.
被引量:12
4
王艳.
浅谈如何对国企科技人员进行有效激励[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3(18):50-52.
被引量:1
5
丁明磊,陈宝明.
健全要素市场决定报酬机制加强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激励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6,34(3):96-100.
被引量:8
6
王海霞,刘家顺.
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64-68.
7
杨树.
国有企业开展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的相关政策、实践和建议[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33(20):22-29.
被引量:13
8
贺德方.
以法治保障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
.新华月报,2017,0(8):78-79.
9
温州龙湾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激励实证研究[J]
.科协论坛,2009(6):45-47.
10
黄焕宗.
基于ANP的企业科技员工激励体系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11(4):49-51.
科学管理研究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