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衔接恰当,译文生辉──评《红楼梦》的两种译本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译文的通顺流畅一直是译者所追求的目标,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仅有对原作的透彻理解是不够的。一个成功的译者不仅要能充分地认识到原语为实现语篇连贯而使用的手段,以发掘原作的内涵;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运用译入语的各种衔接手段,使译文成为一语义整体的同时将“原作深...
作者
朱军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0-94,共5页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关键词
《红楼梦》
衔接手段
词汇衔接
译文
人物形象
语篇
比较照应
文学翻译
黛玉
逻辑关系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1
1
展凡.
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与主要方法[J]
.外国语,1987,10(1):61-6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崔斌.
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意识[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2(1):92-95.
2
杨晓荣.
小说翻译中异国情调的再现原则(续完)[J]
.外语研究,1989(4):16-22.
被引量:3
3
左景丽.
《红红的玫瑰》翻译批评(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8):63-65.
4
刘永红.
论文学翻译的“前结构”及其运行机制[J]
.中国俄语教学,1999,0(4):50-56.
5
李智.
漫谈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J]
.山东外语教学,2000,21(3):39-41.
被引量:3
6
甘丽芳.
论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的审美补偿[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4(1):110-113.
7
何英,雷佳娣.
文学翻译中的形象变异与重塑--以《金陵十三钗》英译本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2022,27(1):34-39.
同被引文献
52
1
董俊虹.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错误分析[J]
.外语教学,1999,20(1):84-87.
被引量:48
2
苗兴伟.
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J]
.外国语,1998,21(4):45-50.
被引量:134
3
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1998,21(2):13-20.
被引量:935
4
萧钟和.
《红楼梦》英译探源及书名译法商榷[J]
.外语教学,1986,7(2):65-67.
被引量:7
5
张裕禾.
法国的“新小说”与中国的《红楼梦》及其它[J]
.外国语,1984,7(4):41-46.
被引量:2
6
宋美华,夏纬荣.
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好作文与次作文的统计分析[J]
.外语界,2002(6):40-44.
被引量:77
7
张培基.
略论《红楼梦》新英译的习语处理[J]
.外国语,1980,3(1):3-9.
被引量:40
8
孙晓乐.
英语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J]
.外语学刊,1996(1):24-28.
被引量:27
9
罗其精.
“凤尾”与“龙吟”译文浅见——谨与钱歌川先生商榷[J]
.现代外语,1993,16(2):65-66.
被引量:1
10
郑恩岳.
谈谈《红楼梦》诗词英译的人称角度[J]
.外国语,1993,16(5):38-4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张娟.
论语篇连贯与衔接词汇的汉译[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85-89.
2
李明.
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2):9-14.
被引量:25
3
陈曜.
《红楼梦》及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J]
.理论月刊,2007(11):128-130.
被引量:4
4
陈振龙.
近30多年国内衔接研究发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138-14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张敬.
从霍译《红楼梦》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改写中的表现[J]
.中国外语,2009,6(4):98-101.
被引量:15
2
何科育.
翻译伦理视角下《红楼梦》文化元素翻译策略之探讨[J]
.作家,2012(14):153-154.
被引量:2
3
洪涛.
翻译规范、意识形态论与《红楼梦》杨译本的评价问题──兼论《红楼梦》译评与套用西方翻译理论的风险[J]
.红楼梦学刊,2008(1):228-259.
被引量:13
4
王世荣,赵征军.
文学翻译中普世伦理建构的必要性[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90-193.
被引量:1
5
张俊.
Discourse Power and Translator's Style——on a reason behind different styles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1):7-9.
6
王卓慈,朱芳瑜.
文学翻译中语言错位现象的文化分析[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83-86.
7
叶如祥.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文化自恋”[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85-87.
8
刘悦明,李小勤.
基于模因理论之上翻译过程的阐释[J]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109-112.
被引量:1
9
李素慧.
再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从绝对性到相对性[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51-152.
被引量:1
10
冯全功.
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2000—2010)[J]
.红楼梦学刊,2011(4):135-154.
被引量:31
1
权巧丽.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照应使用情况的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93-96.
2
胡毓平.
汉英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8-79.
3
汤菁菁.
语法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20(2):77-78.
4
曹顺娣.
英汉语篇中照应手段对比与翻译[J]
.海外英语,2010(2X):107-109.
5
张斌华.
英汉体育新闻之照应对比研究[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5):47-49.
6
柯江宁.
从语篇入手,提高语言综合能力[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6(2):22-24.
被引量:1
7
高兵.
试论现代汉语惯用语发展变化的趋势[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6):131-133.
被引量:3
8
胡囡囡.
文化语境与语篇翻译[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3-94.
被引量:10
9
姜培培.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4):361-362.
10
吉兆荣.
汉英语篇照应手段的比较[J]
.中国电力教育,2010(6):200-201.
外语学刊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