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1-58,共8页
同被引文献30
-
1李月华.在清寂的边角小道独自漫走——我看陈染[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65-167. 被引量:1
-
2黄柏刚.池莉与陈染"女性成长故事"之比较——兼谈新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4):93-97. 被引量:3
-
3郑崇选.孤独的生存体验 执著的精神追求——陈染创作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S2):108-111. 被引量:1
-
4蔡世连.女权、躯体写作与私人空间——女性写作的旨趣悖谬[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6):101-106. 被引量:4
-
5杨敏.论陈染小说创作的孤独意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2):94-97. 被引量:2
-
6丁帆,王彬彬,费振钟.“女权”写作中的文化悖论[J].文艺争鸣,1997(5):11-16. 被引量:8
-
7孟繁华.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J].当代作家评论,1996(3):57-61. 被引量:17
-
8陈晓明.无限的女性心理学:陈染论略[J].小说评论,1996(3):71-75. 被引量:23
-
9陈骏涛.寂寥和不安分的文学探索——陈染小说三题[J].文学评论,1992(6):23-29. 被引量:6
-
10刘卫东.选择孤独与崇拜自我——论陈染、林白的“私人化写作”[J].社会科学论坛,1999(4):53-55. 被引量:2
-
1崔桓,管卫中.独唱的诗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解读之一[J].社科纵横,1998,13(1):56-59. 被引量:1
-
2易小明.自发的类与自觉的类[J].哲学动态,2002(3):31-33. 被引量:5
-
3杨春艳.神的“人化”与“神圣化”——中希神话传说差异性一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7):11-12.
-
4闫秋霞.鲁迅“个性主义”的历史遭际[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53-54.
-
5金路.中西文学中的价值取向刍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8(1):43-44.
-
6周婷.吴宓与梁实秋文学思想的比较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5):78-82.
-
7宋洁.论鲁迅“人学”观念的现代转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55-59.
-
8段培君.五四新文化的历史建构[J].北京社会科学,1997(3):53-62.
-
9周霜.论古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学自由观的源起[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15):128-128.
-
10陈卫斌,潘曦.中西方隐逸文化的积极共性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7(5):493-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