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逼九十年代─—关于九十年代小说写作的六个问号
被引量:3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1,共7页
同被引文献8
-
1莫显英.反乌托邦写作及其后现代文化品性——论当前诗歌精神的一种向度[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2):119-125. 被引量:1
-
2张颐武.新神学:对于今天的恐惧[J].文学自由谈,1995(3):42-48. 被引量:4
-
3徐志伟.简论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倾向[J].文学评论,2001(5):66-71. 被引量:13
-
4保罗·蒂里希.《政治期望》,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
-
5金秋.乌托邦情绪的消解-中国“后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一种精神向度及其文化品性[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6):17-21. 被引量:6
-
6陈义报.乌托邦的疑惧与破毁——以《边城》《九月寓言》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49-54. 被引量:1
-
7莫付欢.建构在语言乌托邦中的自我认同——评王安忆的《长恨歌》[J].柳州师专学报,2003,18(2):20-23. 被引量:1
-
8姚建斌.乌托邦文学论纲[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2):57-66. 被引量:38
-
1王涧.另一种声音:90年代的乡村小说[J].当代文坛,1999(6):15-18. 被引量:3
-
2杨剑龙.“就是这一片沉重而多情的风景”——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风格[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101-104.
-
3宫淑瑰.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最后狂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8,24(3):38-39.
-
4丁帆.论文化批判的使命──与刘醒龙的通信[J].小说评论,1997(3):13-17. 被引量:5
-
5王彬彬.当前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J].文艺争鸣,1996(6):77-79. 被引量:10
-
6高文越.从《挑担茶叶上北京》看刘醒龙中篇小说创作[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2):21-21.
-
7翟业军.向内:“分享艰难”的一种方法——论刘醒龙《天行者》[J].文艺争鸣,2011(10):13-15. 被引量:5
-
8李建国.新时期我国现实主义的迂回与进展[J].理论学刊,1999(3):122-125.
-
9沙西·萨罗尔,朱霞.全球化与人类想象[J].天涯,2004,0(3):53-59. 被引量:1
-
10秦晖.谁“养活”谁?[J].科技智囊,1999,0(2):3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