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文物》
1999年第1期23-27,共5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同被引文献45
-
1徐学书.关于滇文化和滇西青铜文化年代的再探讨[J].考古,1999(5):75-84. 被引量:29
-
2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1):147-162. 被引量:456
-
3石硕.论地缘因素在吐蕃文明东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西藏研究,1992(1):24-32. 被引量:15
-
4费孝通.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3):2-6. 被引量:162
-
5米歇尔·皮拉左里,吴臻臻.滇文化的年代问题[J].考古,1990(1):78-86. 被引量:16
-
6王大道.云南出土货币概述[J].四川文物,1988(5):27-33. 被引量:16
-
7尹绍亭.云南青铜文化地理初论[J].云南社会科学,1986(6):73-78. 被引量:2
-
8王文光.云南民族发展概说——兼论先秦时期云南的原始族群[J].昆明学院学报,1992,23(4):10-15. 被引量:2
-
9肖明华.云南考古述略[J].考古,2001(12):3-15. 被引量:12
-
10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3):124-130. 被引量:87
二级引证文献4
-
1吴春宝,才让拉毛,孟祥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述评——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2014—2019年)的分析[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0,4(1):104-112. 被引量:12
-
2张红,吴月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现状、特点与展望--基于2014-2020年中国知网的文献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27-34. 被引量:4
-
3崔海洋,张莉,孔丽.马林诺夫斯基对民族学范式的革新及启示[J].世界民族,2022(1):1-9.
-
4陈雪飞.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党项丧葬观念的考古学研究[J].西夏研究,2022(4):13-18.
-
1李云晋.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4):1-3.
-
2樊海涛.试释“裹结”——兼论古代云南少数民族服饰[J].民族艺术研究,1997,10(5):47-49.
-
3霍巍.关于岷江上游牟托石棺墓几个问题的探讨[J].四川文物,1997(5):6-10. 被引量:8
-
4张汝梅.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探析[J].甘肃科技,2008,24(5):64-66. 被引量:1
-
5王育梅.祥云大波那铜棺[J].大理文化,2011(5):82-84.
-
6施劲松.《中国青铜器全集》之《巴蜀》卷和《滇、昆明》卷评介[J].考古,1996(6):95-96.
-
7李健民.云南青铜矛[J].考古学报,1995(2):127-146. 被引量:5
-
8杨帆.关于“云南”和“滇”(上)[J].社会主义论坛,2016,0(6):57-58.
-
9唐翔.会理青铜文化综述[J].四川文物,1999(4):51-57. 被引量:6
-
10陈子丹.南诏大理国的文书档案[J].华夏文化,2004(3):59-6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