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康德的主体性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康德一方面将审美对象主体化,认为审美对象不是客观事物产生刺激的外在形式,而是审美主体接受刺激所产生的主观表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的想象力与知解力等心理因素的自由和谐又是产生审美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依据。这一思想引发了一场从审美主体角度探讨审美问题的运动。从席勒、叔本华、尼采开始,中经各种心理学美学流派一直到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哲学解释学美学等等,都是在康德主体化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作者
赵春利
机构地区
青岛海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古希腊美学思想
审美主体
主体性
康德
海德格尔
审美判断
现象学
胡塞尔
人的有限性
理性主体
分类号
B83-095.16 [哲学宗教—美学]
B83-095.1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5
1
雨田.
浅论审美主体性在康德哲学中的价值[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3):21-29.
被引量:1
2
丰华瞻.
也谈形似与神似——读汉诗英译随感[J]
.外国语,1981,4(2):20-24.
被引量:6
3
许钧.
论翻译的层次[J]
.中国翻译,1987(5):12-16.
被引量:20
4
李茂增.
伽达默尔对主体论美学的批判[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3):97-100.
被引量:1
5
陈立新.
内在性之为近代哲学基础的秘密[J]
.学术界,2005(5):156-164.
被引量:2
6
杨守森.
艺术境界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5):26-35.
被引量:13
7
王天成,崔巍.
先验哲学的基本原则[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5):3-4.
被引量:4
8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02-22.
9
韩小龙.
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内在张力[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82-90.
被引量:3
10
杨春时.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1):21-25.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
1
骆玲玲.
内在性思想与主体论美学的关系初探[J]
.价值工程,2013,32(23):300-302.
2
陈大亮.
何谓翻译境界论[J]
.中国翻译,2021,42(2):13-2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冯全功.
中国翻译理论话语的生成机制与发展空间[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2(1):57-69.
被引量:3
2
于梦媛,王占斌.
境界论视角下刘士聪散文翻译探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5):160-164.
3
冯全功.
还形式以生命——文学翻译中形神之争的困境与出路[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29(3):11-21.
被引量:4
4
刘云祥.
论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意境美--基于宗白华意境美学的思考[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2(3):83-85.
5
姜燕.
“中国特色翻译话语”的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1951—2021)[J]
.民族翻译,2022(6):55-62.
被引量:2
6
顾伟.
政治文献翻译境界评价研究[J]
.民族翻译,2023(3):35-43.
被引量:2
7
皮伟男,赖春梅,蓝红军.
2021年中国翻译研究年度综述[J]
.译苑新谭,2023,4(2):141-155.
8
张小丽.
译者伦理的“四端”说阐释[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2(1):27-32.
9
冯全功.
从谢赫的绘画“六法”到文学翻译“六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54(10):127-136.
1
高晓雷.
康德美学体系中美感的发生机制[J]
.长江丛刊,2015,0(10):51-52.
2
郑艺.
浅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J]
.科教文汇,2009(7):238-238.
被引量:1
3
陈琦,季芹.
看存在主义美学[J]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167-168.
4
章继光.
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陈白沙的和谐观[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6-8.
5
卢政,郭玉生.
后现代语境下存在主义美学的当代意义[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4):99-100.
6
李苗.
论“新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3):164-164.
7
樊淑敏.
薛瑄“心性论”的美学思想[J]
.运城学院学报,2007,25(4):19-21.
8
盛燕.
反思田野作业——读《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196-198.
被引量:4
9
姜秉熙.
《列子》“化”论辨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4):113-117.
被引量:1
10
韩笑卓玛,代鑫.
美的“存在”之思——以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0):210-211.
理论学刊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