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99年第2期62-62,共1页
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
同被引文献8
-
1陈晓明.就情境犯罪预防策略论对盗窃犯罪的预防[J].法学,2001(8):41-45. 被引量:7
-
2张远煌.论罪前情景[J].法商研究,1999,17(3):103-110. 被引量:12
-
3杨弘磊.浅析被害者消极因素在被害情境中的作用[J].研究生法学,1998,0(2):33-35. 被引量:2
-
4张远煌.犯罪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2001.
-
5郭建安.犯罪被害人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6阴家宝.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综述[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
-
7张智辉,徐名涓编.犯罪被害者学[M]群众出版社,1989.
-
8罗纳德.克拉克.情境犯罪的预防与青少年中英学术会议专题[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6):20-23. 被引量:15
-
1陈大明.政府服务也应适可而行[J].杭州,2013(9):17-18.
-
2王帆.新闻媒介与美国对外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8(6):43-44.
-
3读《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1949—1950)》[J].历史研究,1996(4):185-187. 被引量:1
-
4陈效卫,王春永.利益集团——俄罗斯政坛上的新生力量[J].国际政治研究,1998,19(4):7-10. 被引量:2
-
5毛艳云,苏多杰.加拿大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及启示[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5):101-103. 被引量:1
-
6约瑟夫.斯蒂格利兹,何增科.国家和发展:一些新思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1):71-75. 被引量:1
-
7盖尔.奥尔逊-雷马,邱兴隆.美国联邦政府预防少年恶行的四个历史阶段[J].国外法学,1985(4):25-28.
-
8张利军.美国南亚政策的目标与思路[J].当代亚太,1999(7):10-14. 被引量:1
-
9张华.青少年犯罪问题:各国学者共同关注——第一届环太平洋地区犯罪与公共政策国际研讨会侧记[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1999,0(4):7-8.
-
10吕元元.塔夫脱政府对华“金元外交”的失败及其影响[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16(1):9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