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29,共4页
Education Science
同被引文献71
-
1唐利华.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72-73. 被引量:21
-
2赵居礼,李继刚.八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扫描[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0):52-57. 被引量:17
-
3王致和,季靖.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回顾与展望[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82-85. 被引量:7
-
4安心.论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模式及手段[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2):15-19. 被引量:7
-
5胡高,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理性评价与认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4):39-43. 被引量:14
-
6熊耕.试析美国高等院校认证标准演变的逻辑——以中北部地区大学与中学协会的认证标准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7):78-82. 被引量:13
-
7胡咏梅.校本评估理论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36-40. 被引量:23
-
8杨宗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68-69. 被引量:17
-
9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19-23. 被引量:142
-
10魏星,于德弘.中美本科教育评估体系比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66-6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6
-
1黄六晓.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分析及启示[J].成功,2009(6):163-164.
-
2戴娟萍.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初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20-24. 被引量:3
-
3周学军.信息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6):801-804.
-
4周学军,王战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趋势[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1):3-7. 被引量:26
-
5杨宗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68-69. 被引量:17
-
6黄六晓.浅析高等教育评估主体[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7):6-7. 被引量:7
-
7魏星,于德弘.中美本科教育评估体系比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66-68. 被引量:4
-
8李慧龙.成人高等教育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J].前沿,2007(12):119-121.
-
9朱彦冰,刘艳收.现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78-80. 被引量:1
-
10董志峰.对完善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8(4):70-7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96
-
1李军.论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6):26-28. 被引量:5
-
2王根顺,郝路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历史演变及趋势[J].社科纵横,2006,21(8):152-153. 被引量:10
-
3黄六晓.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分析及启示[J].成功,2009(6):163-164.
-
4李余才.论高职教学资源的优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0(5):59-61. 被引量:12
-
5陈戈萍.抓住评估机遇,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12(4):3-5.
-
6黄六晓.浅析高等教育评估主体[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7):6-7. 被引量:7
-
7田锋.中国当前流行的三个高校评估排行榜的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15-17. 被引量:1
-
8黄淑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1):6-7. 被引量:2
-
9李丽丽.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83-85. 被引量:5
-
10贾宝会,张华涛.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77-78. 被引量:4
-
1林正范,贾群生.从经验走向科学——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0(2):66-70. 被引量:10
-
2贺君.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及其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7S):153-155. 被引量:1
-
3陈谟开.略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科学依据[J].现代教育科学,1988,0(1):16-20. 被引量:2
-
4丛培翔.深化评价制度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思考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7):7-9.
-
5熊岚.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及其启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0,16(z1):116-117.
-
6程玲.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评价[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10):51-52.
-
7平克虹.强化课题研究 推动英语课程改革[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2(12):26-27.
-
8傅佩华.以评价制度改革促思想道德建设[J].辽宁教育,2007(12):24-26.
-
9李配亮.云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J].云南教育(视界),2009(22):19-20.
-
10田建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制度改革[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1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