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1999年第10期9-13,共5页
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74
-
1余涌.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相关性问题[J].哲学研究,2000(10):59-65. 被引量:26
-
2余谋昌.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J].伦理学研究,2004(4):67-72. 被引量:24
-
3葛晨虹.集体主义与社会公正[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3):45-47. 被引量:3
-
4龚群.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8(4):31-36. 被引量:1
-
5杨通进.超越人类中心论:走向一种开放的环境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1998(2):40-43. 被引量:12
-
6荣雪涛,杨玲莉.体育道德起源的哲学审思[J].体育学刊,1997,4(4):42-45. 被引量:3
-
7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被引量:210
-
8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1997(3):54-66. 被引量:163
-
9解建国.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和观众的道德[J].道德与文明,1985(2):12-12. 被引量:1
-
10肖雪慧.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85(5):53-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赵靖,樊嘉禄.道德标准之标准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95-99.
-
2高辉.克隆人问题引发的伦理困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36-39. 被引量:5
-
3陆建军.体育道德的本体澄明——基于萨特的伦理思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2):8-13. 被引量:2
-
4田英,卢风.紧跟时代发展 推动伦理学进步——近十年来的中国伦理学评述[J].社会科学论坛,2015(8):120-132.
-
5付长珍.未完成的“谋划”——百年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的现代性转型[J].求是学刊,2021,48(5):8-17.
-
1李桂梅,陈从俊.罗国杰“道德境界”思想研究[J].云梦学刊,2016,37(4):44-47.
-
2周中之,周治华.论新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前瞻[J].道德与文明,2009(6):19-23. 被引量:1
-
3王小锡.新中国伦理学六十年学术进路[J].道德与文明,2009(6):6-12. 被引量:5
-
4夏伟东.罗国杰伦理思想简论──读《罗国杰文集》札记[J].高校理论战线,2000(12):25-35. 被引量:2
-
5王泽应,王周.新中国伦理学50年研究及其历史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1(6):30-37. 被引量:1
-
6张溢木,罗国杰.当前伦理学研究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罗国杰教授访谈[J].伦理学研究,2010(1):1-5. 被引量:7
-
7杨豹.罗国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6):1-5. 被引量:1
-
8夏伟东.《“伦理学基本问题之争”外议》质疑[J].哲学动态,1986(12):31-33. 被引量:6
-
9吴俊.我国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罗国杰先生访谈录[J].伦理学研究,2004(6):5-11. 被引量:3
-
10姚新中.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辩证统一——罗国杰教授对当代伦理学发展的贡献[J].道德与文明,2015(3):12-14.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