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手丹青还是艺术败笔──《三国演义》周瑜形象得失新探
被引量:5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50,共10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同被引文献35
-
1田余庆.孙吴建国的道路[J].历史研究,1992(1):70-89. 被引量:30
-
2施丁.论赤壁之战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1981(6):10-19. 被引量:2
-
3张大可.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J].青海社会科学,1988(3):65-73. 被引量:4
-
4张承宗.吴地人士与东吴兴亡[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7(4):103-111. 被引量:1
-
5高蕴华.三国人才政策简论[J].安徽史学,1985(5):67-72. 被引量:1
-
6青石.探访周瑜故里[J].华人时刊,2001,0(2):47-47. 被引量:1
-
7叶哲明.三国鼎立和江南人才崛起及其盛衰之评析[J].台州师专学报,1996,18(4):43-49. 被引量:1
-
8张春梅.重论周瑜[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66-68. 被引量:2
-
9李景文.“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新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3(3):79-84. 被引量:4
-
10吴国联.周瑜性格的再评价:“小气”还是“大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3):61-6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朱寅.新时期中国大陆周瑜研究综述[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66-69. 被引量:1
-
2刘墨非.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形象分析[J].青年时代,2015,0(23):20-20.
-
3李春阳.诸葛亮、周瑜“斗智”故事的演变与对手型“知音”文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5):120-125. 被引量:1
-
4陈琦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实践——探讨周瑜形象的悲剧性[J].教育观察,2019,8(41):25-26. 被引量:1
-
5张悦.金疮与“三气周瑜”:从医学背景考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死[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2):52-56.
-
1郭建利.具象复呈 情貌无遗——描写技法一瞥[J].写作,2003(5):26-28.
-
2陈元勋.漫谈“点面结合”描写技法[J].写作(中),2009(12):10-11.
-
3晏小芹.小说中的肖像描写技法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0(2):10-11.
-
4吴清.浅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的两种女性悲剧——以论春梅与妙玉为例[J].作家,2008,0(18):110-110.
-
5黄金金.以《三国演义》周瑜形象为例——浅谈小说传播的独立性[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9):81-81.
-
6王海洋.燕环相妍尽风流——《聊斋》“双美”描写技法摭拾[J].文史知识,2000(9):57-60. 被引量:1
-
7黄虹.《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3):16-17.
-
8张海云.散文描写技法举隅[J].文学教育,2014(14):97-97.
-
9马运动.试论鲁迅小说环境描写技法[J].作家,2010(16):27-28.
-
10苏瑞隆,黄玲.鲍照的山水诗[J].古典文学知识,2003(3):87-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