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象征主义之比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象征主义首先是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西方现代派文艺中的象征主义只是使用了这一方法的一个流派。并且,从神话传说及人类对“象征”这一独特方式的认识上,进一步分别考察了中西象征主义方法的源流和特点,指出,中西象征主义虽然有着文化背景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但作为同一创作方法的表现,它们之间却又有着相通和相同之处。
作者
刘淮南
机构地区
山西忻州师专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4期11-16,共6页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创作方法
现代派
比兴
寓意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张德厚.
创作方法本体论与新诗创作方法的逻辑区分──兼与江锡铨,何国瑞商榷[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2):58-64.
被引量:3
2
张国庆.
论创作方法的层次结构[J]
.文学评论,1991(5):97-104.
被引量:2
3
王齐洲.
象征主义——中国文学的传统方法[J]
.文学评论,1988(1):132-14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6
1
吴晟.
寄托、象征辨析[J]
.文艺理论研究,1989(1):76-80.
2
丛桂芹.
新时期以来“象征”研究述评[J]
.中国文学研究,2002(4):87-90.
3
刘淮南.
创作方法在文论教材中的变化及问题[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57-62.
4
房运梅,董希文.
中西纯诗理论异同比较[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53-56.
5
王齐洲.
论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J]
.荆州师专学报,2001,24(1):5-10.
被引量:2
6
刘淮南.
创作方法研究之回顾[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6-15.
引证文献
1
1
褚立娟.
中西方象征诗论比较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0,0(12X):161-162.
1
许俊雅.
回首话当年(下)——论夏济安与《文学杂志》[J]
.华文文学,2003(1):55-64.
被引量:5
2
洁非,美妮.
对“质疑”的质疑——《文艺报》1982年第11期理迪文章读后[J]
.外国文学研究,1983,5(2):88-93.
被引量:1
3
华.
论西方现代派文艺表现说与中国古代文艺表现说[J]
.中国比较文学,1986(1):408-409.
4
代迅.
从西化到传统:70年代末以来中国文论发展走向[J]
.文艺评论,1998(4):4-10.
被引量:1
5
燕桥.
我们该走什么路[J]
.当代文坛,1983(2):26-29.
被引量:1
6
山城客.
文艺新潮和新潮理论(上篇)[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5):31-42.
被引量:1
7
潘家柱.
也谈现代化与现代派[J]
.外国文学研究,1983,5(2):93-96.
被引量:1
8
陈鸣树,孟金蓉.
严肃但不沉重的话题──读《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J]
.中国比较文学,1999(4):127-130.
9
文论动态(二十六则)[J]
.文艺理论研究,1982(4):180-191.
10
宁宓用.
真实、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J]
.外国文学研究,1994,16(3):32-36.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