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成本分析方法——与樊纲、刘世锦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4
出处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35-39,共5页
Gansu Theory Research
共引文献267
-
1王禄生.我国司法改革的内卷化风险及其治理[J].法商研究,2022,39(3):16-29. 被引量:16
-
2程金华.中国“法制新常态”及其改制[J].中国法律评论,2014(4):96-104.
-
3吴绪亮,洪结银.自律行为的支撑条件研究——新制度主义的思路[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62-63. 被引量:2
-
4霍翠凤,陈建青.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1):14-19. 被引量:3
-
5李贵赏,刘淑祎.交易费用的社会功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2):27-30.
-
6李海燕.制度创新与股份合作制[J].社会科学家,1999,14(S1):37-39.
-
7董继美,邓集文.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费边式”战略[J].思想战线,1999,25(2):24-30. 被引量:3
-
8范彦华,张鸿文.中国体育改革成本问题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1):29-33. 被引量:5
-
9曹元坤.从制度结构看创设式制度变迁与移植式制度变迁[J].江海学刊,1997(1):37-43. 被引量:20
-
10郭立宏,胡海龙.转轨时期政府退出与国有企业改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4):48-5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1
-
1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28(1):3-15. 被引量:282
-
2刘世锦.经济体制创新的条件、过程和成本——兼论中国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J].经济研究,1993,28(3):52-59. 被引量:34
-
3邓大才.成本分摊制度创新是新一轮农业制度变迁的突破口[J].经济研究参考,2001(43):35-39. 被引量:4
-
4汪丁丁.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J].经济研究,1995,30(9):72-80. 被引量:179
-
5汪毅霖,关晓光.转轨成本的决定与公共选择约束[J].重庆社会科学,2006(1):100-103. 被引量:1
-
6王正国.转型期经济发展成本问题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6):30-31. 被引量:4
-
7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4):5-22. 被引量:151
-
8D·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9D·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7.
-
10张五常.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87)[M].裴小革,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58.
二级引证文献29
-
1高新才,赵金锁.制度量化、供求均衡与制度变迁[J].改革,2006(9):118-123. 被引量:3
-
2张宏,赵金锁.国家的制度供给模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7(1):72-76. 被引量:5
-
3段志刚,李红波.我国征地制度渐进式改革的时机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3):6-9. 被引量:3
-
4陆以桥.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7):65-67. 被引量:8
-
5汤蕙.企业正式制度建设的成本效益分析[J].管理观察,2009(18):90-92.
-
6彭华.制度变迁中的成本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40-44. 被引量:1
-
7龙耀,黄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1,27(3):27-44. 被引量:23
-
8王大朋.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6):5-7. 被引量:1
-
9刘新财.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6):108-110. 被引量:6
-
10于凤云.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12):58-6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