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1998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80
-
1叶世祥.再论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5. 被引量:5
-
2蔡乐苏.严复拒卢梭意在讽康、梁[J].近代史研究,1998(5):22-52. 被引量:9
-
3王元化.谈社约论书[J].开放时代,1998(4):35-44. 被引量:3
-
4洪子诚.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96(2):60-75. 被引量:104
-
5王宪明,舒文.近代中国人对卢梭的解释[J].近代史研究,1995(2):16-33. 被引量:8
-
6陆建德.列炬张乐迎卢梭?[J].读书,1996,0(7):56-62. 被引量:2
-
7刘延年.毛泽东与新民歌运动[J].江淮文史,2002(2):138-153. 被引量:8
-
8颜德如.卢梭与晚清革命话语[J].学海,2005(1):21-28. 被引量:5
-
9李新宇.1958:“文艺大跃进”的战略[J].文艺理论研究,2000(5):86-92. 被引量:11
-
10尹伯成.斯密理论在中国影响的三个阶段——为《国富论》问世二百三十周年而作[J].探索与争鸣,2006(4):45-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
-
1王辉.民间价值的隐形存在——浅谈市民叙事的民间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52-53.
-
2杨经建,郭君.“革命”与“经典”[J].求索,2006(3):150-153. 被引量:4
-
3赵学勇.转折·构建·流变——论中国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及历史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3):46-56. 被引量:2
-
4吴辰,房福贤.“国女”的位置-晚清女权小说的叙事逻辑与策略[J].文艺争鸣,2014(8):91-98.
-
5吕一民.转型中国为什么需要《旧制度与大革命》——基于中国法国大革命史研究历程的认识[J].学术前沿,2014(16):40-51.
-
6吕一民,汤晓燕.当今中国学界法国史研究的热点与进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6):124-131.
-
7刘柳.习惯理论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对卢梭习惯理论的发现、引申与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3):21-30. 被引量:1
-
8张登德.母亲·朋友·书籍:日常生活史视域下的亚当·斯密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8(6):88-101.
-
1盛竞凌,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J].山东文学,2005,0(6):63-65.
-
2樵夫.依旧是一束星光[J].文学港,2009(3):142-147.
-
3蒋英豪.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J].文史哲,1997(1):72-79. 被引量:9
-
4孙伟红.脆弱的幸福——托多罗夫论卢梭[J].书城,2012(5):98-101.
-
5张永芳.试论“新诗”[J].文学遗产,1982(4):129-137.
-
6牛静.卢梭与托尔斯泰社会建制思想的比较[J].北方文学(中),2016,0(9):171-171.
-
7范彬,张之燕.《威尼斯商人》和《红字》中人物同一性探讨[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7):20-23.
-
8陈伯吹.回忆与展望[J].文艺争鸣,1992(5):7-9.
-
9惠卫阳.胡适与文学革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5):73-75.
-
10凌君洋,付业兴.契约[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0(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