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4期12-17,3,共7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9
-
1程梅花,邹林.论儒家“致中和”的思维方式[J].孔子研究,2000(3):23-32. 被引量:6
-
2韩德民.论荀子的天人观[J].孔子研究,1999(4):55-63. 被引量:4
-
3李中生.《荀子》"制天命"新训[J].学术研究,1994(5).
-
4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程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16.
-
5李思孟.为荀子辩白——“制天命”并非是要征服自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10(2):86-88. 被引量:2
-
6蒋立文.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关系”之论争[J].长白学刊,1996(5):69-72. 被引量:1
-
7赵源一.荀子人性论的诠释[J].学术研究,2000(2):44-49. 被引量:2
-
8雷庆翼.“人定胜天”是对荀子《天论》的误解[J].学术研究,1997(11):45-47. 被引量:2
-
9张金梅.荀子“天人之辩”刍议[J].邯郸师专学报,2003,13(1):10-13. 被引量:2
-
1黄忠晶.荀子天人关系观略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8-81. 被引量:1
-
2廖名春.《荀子·天论》篇“大天而思之”章新诠[J].邯郸学院学报,2012,22(4):91-98. 被引量:1
-
3黎洪模.孔子——春秋后期的进步思想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36-45.
-
4晋荣东.论荀子的力命哲学[J].江淮论坛,1994(4):19-24.
-
5雷庆翼.“人定胜天”是对荀子《天论》的误解[J].学术研究,1997(11):45-47. 被引量:2
-
6郭庆祥,赵胜潮.析“明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J].唐山学院学报,2000,13(1):16-18. 被引量:1
-
7蒙应,甘安顺.荀子《天论》的逻辑应用及其意义[J].河池师专学报,1991,11(2):33-37.
-
8王易.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J].森林与人类,1996(3):19-20.
-
9吴承笃.“天人之辨”与先秦儒家生态审美思想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5(6):137-142. 被引量:1
-
10为什么说人能“制天命而用之”?[J].语文世界(上旬刊),1998(1):3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