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苏大论战:起因、焦点与教训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60年代发生在中苏两党间的大论战,对中苏两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许多值得记取的教训。如今这场论战已过去了30多年,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再来重温这场论战,对我们仍有很大裨益。一、争论的缘起中苏关系从联盟到破...
作者
左凤荣
潘正祥
机构地区
中央党校
出处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9,共10页
Issue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毛泽东
斯大林
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
大论战
和平过渡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帝国主义
中苏两党
分类号
D181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1
1
李华.
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起因及苏联反应探析[J]
.党的文献,2002(2):59-66.
被引量:10
2
吴明刚.
试论联共(布)、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J]
.福建党史月刊,2003(11):37-39.
被引量:4
3
张欣.
试析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消极影响[J]
.台州师专学报,2001,23(4):54-59.
被引量:4
4
李静杰.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其美国因素[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0(3):3-14.
被引量:9
5
李捷.
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J]
.党的文献,1998(2):81-90.
被引量:18
6
丁明.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2):23-39.
被引量:31
7
关于苏中冲突起因的若干思考[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3):103-113.
被引量:9
8
李丹慧.
战后中苏关系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角度[J]
.中共党史研究,1997(5):55-63.
被引量:9
9
孔寒冰.
中苏理论分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
.国际政治研究,1997,18(4):43-48.
被引量:2
10
罗珍,朱玉文.
关于“冷战思维”对中苏关系发展影响的历史反思[J]
.北方论丛,1999(2):115-1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熊光清.
近年来中国学者关于中苏论战起因的研究综述[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58-61.
2
庄斌,李桂峰.
近十年来中苏冲突原因研究综述[J]
.世纪桥,2007(5):97-98.
被引量:1
3
张万杰.
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大论战后果研究综述[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0.
4
叶政.
近年来国内中苏论战相关问题研究述略[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20(3):53-58.
被引量:2
5
崔丽霞,柳德军.
近年来中苏同盟裂变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50-55.
6
杨秀平,杨美平,黄颂珊.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目标及问题对策[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2(4):15-15.
7
李永全.
中俄建交70年:探索大国相处之道[J]
.东北亚论坛,2019,28(6):34-48.
被引量:2
8
陈立中,赵梦瑶.
中苏党际关系研究的动态追踪与前瞻[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5):63-71.
9
李明斌.
中苏论战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研究综述[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3):19-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黄钊龙,韩召颖.
美国战略界关于对华战略的争论[J]
.东北亚论坛,2023,32(4):34-49.
被引量:4
2
何一成,黄爱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大论战的原因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35-39.
被引量:2
3
栾景河.
“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14(6):33-44.
被引量:7
4
曹广金.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中苏和解的尝试与失败探析[J]
.中共党史研究,2012(1):66-76.
被引量:2
5
曹广金,谢勇.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J]
.中共党史研究,2013(10):75-86.
6
郭培清,杨楠.
论中美俄在北极的复杂关系[J]
.东北亚论坛,2020,29(1):26-41.
被引量:18
1
戴德铮.
中苏十年论战“真正”缘由与“和平共处”问题论争影响探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4):14-22.
2
袁也.
中苏大论战内幕揭秘[J]
.档案与社会,2011(2):6-9.
3
阚和庆.
影响世界历史的中苏大论战的前前后后[J]
.党史博采(下),2010(8):31-34.
4
路金龙.
国家利益是中苏恩怨的死结[J]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25(2):195-199.
被引量:1
5
何一成,黄爱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大论战的原因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35-39.
被引量:2
6
赖琼琚.
试论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J]
.理论月刊,2002(7):50-51.
7
邱夏.
克里姆林宫的幕后高参[J]
.资治文摘,2012(3):42-44.
8
刘燕明.
俄刊公布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关于1957年10月29日毛泽东谈话内容的电报[J]
.国外理论动态,1997(5):38-40.
9
薛钰.
对六十年代中苏论战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
.中共党史研究,1996(2):71-78.
被引量:12
10
周蕴蓉.
论周恩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1):78-82.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