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史学》
1999年第4期68-69,共2页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同被引文献23
-
1张晨.五四爱国精神的当代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1):39-41. 被引量:2
-
2郝书萃.“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1999(4):128-128. 被引量:1
-
3董光璧.科学精神与五四传统[J].科学与社会,1999(2):14-16. 被引量:1
-
4杨春时.五四精神的命运[J].学习与探索,1989(3):28-33. 被引量:4
-
5黄昌意.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现代化转换──五四文化精神的反省与重建[J].江汉论坛,1994(5):12-16. 被引量:1
-
6哈战荣.“五四”精神的再认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5):18-18. 被引量:5
-
7余英时.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A].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83.
-
8高沛.傅斯年:这不是他要的“五四”[A].野史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9高沛.段锡朋:“学生自治”的“段总理”[A]野史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10余英时.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A].沈志佳.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余英时文集第七卷)[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1王观泉.陈独秀与《新青年》说述[J].鲁迅研究月刊,1999(12):40-50. 被引量:1
-
2赵晓铃.为了青春中国之再生[J].红岩春秋,1999,0(3):3-12.
-
3方宪玕.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2):40-44. 被引量:1
-
4朱洪.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J].现代阅读,2012(1):35-35.
-
5董银苹.从中国当今社会问题丛生重看新文化运动的影响[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47-51.
-
6孙羽,刘睿.《星光大道》[J].广播歌选,2008,0(6):20-21.
-
7李鹏.发扬五四民主精神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J].中共党史研究,1999(3):1-2. 被引量:1
-
8高飞.从《青年杂志》看陈独秀的启蒙思想[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9(4):56-57.
-
9倪邦文.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发展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09(5):7-9. 被引量:2
-
10周也.重读陈独秀的一篇旧文[J].银行家,2009(8):134-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