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世纪上海郊区城镇发展动力机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海郊区城镇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二种基本类型的动力。内部动力是指区域内部现有的或潜在的对城镇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上海郊区城镇发展的内部动力可细分为人的需要、自然资源势能、交通运输势能、人力资源势能、技术经济势能、区位势能、行政势能和政策势能。
作者
范文国
机构地区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Modern Urban Research
关键词
上海郊区城镇
城镇发展动力
外来民工
主导产业
扩散效应
上海中心城区
郊区化
跨世纪
外部动力
极化效应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9
1
李松志,武友德,何绍福.
云南省小城镇发展现状和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z1):22-25.
被引量:11
2
吴建华,潘光伟.
论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历史经验教训[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6):119-123.
被引量:4
3
侯晓虹,刘塔.
台湾西部城市地带的形成与发展[J]
.热带地理,1994,14(1):34-40.
被引量: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乡规划司.2001年全国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Z].,2001..
5
内蒙古建设厅村镇规划处.2000-2002年内蒙古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Z].,2000-2002..
6
宝音.内蒙古地理研究--宝音论文集 [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185-217.
7
马玉明.内蒙古资源大辞典 [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8
杨建军.
联邦德国城市体系发展特点及其若干问题探讨[J]
.经济地理,1997,17(2):100-103.
被引量:3
9
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商务印书馆,1997.
10
祝金海.
上海郊区旅游业发展战略探讨[J]
.上海农村经济,1997(9):34-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甄江红.
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33(3):308-312.
2
章政.
上海市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9):37-41.
被引量:9
3
贾中莹,李翠霞.
黑龙江省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
.黑龙江粮食,2006(5):22-24.
被引量:1
4
范文国,熊宁.
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思[J]
.经济地理,2002,22(1):37-40.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吴军,王园园.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2):11-13.
被引量:4
2
李丁,丑述仁.
城乡统筹下县域重点发展镇的选取研究——以华县为例[J]
.地下水,2011,33(6):181-184.
3
甄江红.
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5,34(4):493-497.
被引量:3
4
吕佳,陈郁,张树深.
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J]
.江苏环境科技,2006,19(A01):116-119.
5
崔晓旭,李斌.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性评价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06(8):50-54.
被引量:1
6
汪殿蓓,范德群,徐运清,黄天芳,陈飞鹏.
小城镇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研究[J]
.生态环境,2006,15(5):1075-1079.
被引量:2
7
车生泉,马晓星.
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的途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194-202.
被引量:8
8
狄乾斌,韩增林.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117-121.
被引量:54
9
李杰义,谷晗,郑文哲.
杭州市中心镇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6):190-194.
被引量:3
10
李国平,席强敏,吴爱芝,孙瑀.
中国小城镇产业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2018,38(11):1769-1776.
被引量:14
1
李福平,丁志敏.
我国城镇发展动力探索[J]
.科技资讯,2006,4(29):219-219.
2
程俐骢.
第三产业:上海郊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62-64.
被引量:3
3
李东,施蔷生,沈惠帼,无.
试点城镇建设对上海郊区城镇发展的启示[J]
.上海住宅,2006(2):32-37.
4
马晓河.
城市化战略与我国增长动力机制选择[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12(1):37-42.
被引量:6
5
陆文聪,胡雷芳,祁慧博.
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模型构建——基于人力资本集聚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5):65-68.
被引量:5
6
黄鹏,朱信凯.
西部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J]
.国土开发与整治,2000,10(1):27-30.
7
胡金林.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农村经济,2009(12):30-33.
被引量:24
8
苗贵霞.
论中小企业人才战略[J]
.产权导刊,2014(5):39-42.
9
邱奇,吕新元.
逆向物流的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
.综合运输,2009,31(1):56-58.
被引量:4
10
顾晓媛.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模式选择[J]
.中国经贸导刊,2016(6Z):28-29.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