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北法学》
1999年第1期92-94,共3页
Hebei Law Science
同被引文献85
-
1张建荣.刍议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J].求实,2006(z1):96-97. 被引量:5
-
2赵可.对犯罪过程中加害人与被害人关系的认识论评介[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5):26-30. 被引量:8
-
3马克昌.论死刑缓期执行[J].中国法学,1999(2):111-116. 被引量:63
-
4周光权.量刑基准研究[J].中国法学,1999(5):127-138. 被引量:103
-
5康树华.论犯罪预防[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1):1-6. 被引量:6
-
6李福岩.对加害人与被害人相互关系的新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4):50-51. 被引量:1
-
7张文,黄伟明.死缓应当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J].现代法学,2004,26(4):75-79. 被引量:32
-
8蔡道通.刑事政策中的“放小”:借鉴与结论[J].法学,2002(1):33-38. 被引量:8
-
9赵可.试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相互作用及其角色转换[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2,14(1):10-14. 被引量:10
-
10张明楷.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间接处罚之禁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6):18-28.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13
-
1苏方元.被害人的特征论[J].行政与法,2006(7):121-123. 被引量:6
-
2张洪成,黄瑛琦.无被害人犯罪研究[J].政法论丛,2006(4):61-65. 被引量:4
-
3赵星.试论知识产权犯罪被害机理研究方法[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19(1):87-93. 被引量:1
-
4赵星,陈伟.被害人视角下的商业犯罪预防[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65-68.
-
5陈群伟.浅谈被害人的特征及被害预防[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5):390-390. 被引量:2
-
6许娜娜.浅谈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政策[J].法制与社会,2007(9):81-81. 被引量:2
-
7张东平.论城市地铁安全与犯罪防控[J].河北法学,2013,31(10):133-140. 被引量:3
-
8陈小彪,佘杰新.论维权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刑法规制[J].岭南学刊,2014(1):70-75. 被引量:2
-
9蔡雅奇.论故意杀人罪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23(5):58-64. 被引量:2
-
10佘杰新.被害人样态刑法地位之证成——以中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为切入点[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137-143.
二级引证文献40
-
1单奕铭,单碧霄.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296份死刑复核裁定书为观察对象[J].刑法论丛,2021(2):130-156.
-
2徐隽颖.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机制研究——以222起死刑改判案件为例[J].法大研究生,2019(2):75-99.
-
3江耀炜.电信网络诈骗治理中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22(2):184-210.
-
4付凤.犯罪预防中的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2):28-30. 被引量:2
-
5肖怡.“轻轻重重”刑事立法政策--规制无被害人犯罪的理性选择[J].环球法律评论,2008,30(4):70-74. 被引量:2
-
6贺志军.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责任问题初探[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2):103-106. 被引量:3
-
7陈群伟.浅谈被害人的特征及被害预防[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5):390-390. 被引量:2
-
8曹雪珍.无被害人犯罪的刑法处罚评价[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6):149-149.
-
9林莉红,尹权,黄启辉.刑讯逼供现状调查报告——以监狱服刑人员为调查对象[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23(3):35-44. 被引量:12
-
10旷凌云.轻刑化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3):61-66. 被引量:3
-
1赵可.试论潜在的被害人及其特征[J].政法论坛,1991,9(4):22-26. 被引量:1
-
2丛梅.重新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7):8-12.
-
3袁惠琼,任忠臣.犯罪中被害人的过错——以犯罪互动模式为视角[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2):129-130.
-
4王建民.老年被害要因的种类、性质和刑罚评价[J].政治与法律,1994(6):42-45. 被引量:1
-
5张建荣.论犯罪被害人的本质特征[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1):17-19. 被引量:4
-
6张旭.漫谈犯罪被害防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22(4):74-82. 被引量:7
-
7张智辉.日本的被害者学[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4):39-41.
-
8靳高风.金融诈骗犯罪中的被害研究[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3):28-36.
-
9王鑫.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11):165-167. 被引量:2
-
10刘军.论被害人加权责任的概念[J].求是学刊,2010,37(2):80-8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