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前写“四十自述”,绝非自以为是,自认进入“不惑”的境界,而是想回答一个与自己的40岁有关的问题。10年前,当我选择学问这行当时,曾对亲友许诺说,如果到了40岁时,仍看不到在学问上的前途,就改行,不再继续浪费人生。现在40岁虽未到达,但答案已逐渐明朗,可以解答了。 把对象置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评论是我们的职业习惯。如果这办法也适合于看待自己的话,我会觉得自己属于不幸运的人。下面几个年份是许多人都经历过、其涵义也不言自明的:1958,1966,1977。但在不同的年龄遭遇同一年代时,意义并不一样。于我而言,它们是理解自己思想走向的线索:1958年出生,1966年进小学,1977年考大学。其具体的意义在于:我出生在一个用观念填充肚子的岁月,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生活已被打上一层褪不尽的观念的底色。而当我正式接受启蒙时,遭遇到史无前例的时代。“教育要革命”的结果是讲国家与革命多过学识字与计数,人类历史上的启蒙与儿童心智的启蒙古怪地叠合起来了。
出处
《开放时代》
1998年第1期114-116,共3页
Open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