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三国演义》的叙事模式与中国文化思维的关系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论著已很多,本文拟从“叙事模式与文化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再论《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刻联系。 一、《三国演义》的叙事体例、结构与“历史化”思维 作为一部历史演义,《三国演义》的叙事体制、叙事结构等都深受史籍的影响。罗贯中名其书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并题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作者
饶道庆
机构地区
温州师院中文系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8-77,共10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叙事模式
文化思维
圆形思维
叙事结构
罗贯中
历史化
圆形结构
中国文化
民间英雄史诗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54
1
陈思和,李平,刘志荣.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谈当代文学史上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4):42-49.
被引量:1
2
陈慧娟.
论后新时期小说叙述者的凸现[J]
.天津社会科学,1999(2):108-112.
被引量:2
3
许子东.
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文革小说”叙事研究之一[J]
.文艺理论研究,1999(4):60-67.
被引量:11
4
程文超.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嬗变——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38-43.
被引量:19
5
张法.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J]
.求是学刊,1998,25(1):67-72.
被引量:5
6
毛丹武.
《三国演义》的价值谱系和人物形象[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60-65.
被引量:6
7
张法.
百年文学三次转型浅议[J]
.天津社会科学,1998(1):70-76.
被引量:4
8
张柠.
论叙事的整体性[J]
.文艺理论研究,1998(1):22-27.
被引量:5
9
金健人.
小说的时间观念[J]
.文学评论,1985(2):13-21.
被引量:5
10
黄伟林.
论晚生代[J]
.文艺争鸣,1999(5):49-5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8
1
宋先梅.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J]
.中华文化论坛,2005(2):65-69.
被引量:4
2
刘亚律.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若干策略问题[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4):112-117.
被引量:4
3
宋先梅.
《三国演义》——庙堂文化的审视与消解[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45.
4
王一博,俞敬松,赵常煜.
共词方法在三国人物关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探索,2017(7):52-56.
被引量:5
5
金健人.
叙事研究的轨迹与重心转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5):5-13.
被引量:3
6
张雪锋.
《阿绣咏叹调》的叙事化创作思维探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0,39(4):80-87.
被引量:1
7
张雪锋.
歌剧合唱中的叙事化创作构思——以《北京城》与《十送红军》为例[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1):32-39.
8
杨晓洁.
迎风摇曳的花枝——对《三国演义》中诗歌的叙事学考[J]
.青年文学家,2014,0(9Z):52-5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刘万海.
追寻事件背后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05(3):4-9.
被引量:9
2
刘宁.
中国叙事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评价[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17-20.
被引量:4
3
刘万海.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叙事研究回溯[J]
.中国教育学刊,2005(3):9-12.
被引量:38
4
王运涛.
论古典文学传播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J]
.理论界,2008(4):165-166.
被引量:2
5
郭云.
论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95-100.
被引量:1
6
李军峰,李淑芳.
诸葛亮悲剧形象的文化反思[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1):107-111.
7
石素真.
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研究[J]
.山花(下半月),2012(6):161-162.
被引量:3
8
吴琳.
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本土化[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32(4):1-5.
被引量:4
9
姜淑芳.
试析《三国演义》中的“择主而事”现象[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1):71-72.
被引量:1
10
黄肖嘉.
“局域”的阐释力空间——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的一种途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87.
被引量:1
1
邓莹辉.
《赤壁赋》的叙述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关系[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4):60-63.
2
骆礼闻.
《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J]
.科技经济导刊,2016(29).
3
胡德才.
《伤逝》的圆形结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7(2):59-62.
4
陈伦超,冉晓荷.
原型理论视野下的“怪物”原型[J]
.飞天,2009(14):49-50.
5
胡振华.
学习研究《玛纳斯》的经过及体会[J]
.昌吉学院学报,2015(1):57-70.
6
俞晓红.
敦煌变文叙事形式叙略[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66-70.
被引量:1
7
姚亮.
孤独二重奏——细读海子《在昌平的孤独》[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6):78-80.
8
王泉根.
笔名、网名及其他[J]
.粤海风,2010(5):78-79.
9
李广.
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谋篇布局的圆形之美[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236-238.
10
刘世德.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J]
.文史知识,1998(4):44-46.
明清小说研究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