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反思——对新近国际法主体理论之简要分析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流行的几种国际法主体理论,指出传统的以国际关系参加者为要件的国际法主体理论已经难以全面解释所有国际法律现象,应该主要从国际法律关系角度来分析国际法主体问题。既然国家可以协议创造政府间国际组织这种派生的国际法主体,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国家可以通过条约形式直接赋予个人以权利义务从而使个人在此范围内成为部分国际法主体。
作者
汪自勇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5-78,共4页
Law Review
关键词
个人
国际法主体
部分国际法主体
国际法律关系主体
分类号
D990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5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44
同被引文献
205
1
张晓东.
也论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J]
.法学评论,2001,19(6):73-79.
被引量:19
2
黄进,曾涛,宋晓,刘益灯.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J]
.中国法学,2001(4):140-151.
被引量:37
3
王军,高建学.
关于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学科设置的思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69-72.
被引量:7
4
万鄂湘,孙焕为.
从国际法看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和对我驻南使馆的轰炸事件[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4):8-13.
被引量:7
5
李仁真,何焰.
国际金融法界说[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3):94-100.
被引量:5
6
王慧媞.
战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特点及局限性[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6):66-70.
被引量:4
7
沈涓.
区际冲突法的概念[J]
.法学研究,1999,21(5):110-120.
被引量:4
8
郭玉军.
把握21世纪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评《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J]
.法学研究,1999,21(3):141-148.
被引量:23
9
赵建文.
国际人权法的基石[J]
.法学研究,1999,21(2):91-105.
被引量:14
10
余敏友.
论冷战终结以来解决争端的国际法的新动向──纪念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一百周年[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1):77-8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8
1
胡城军.
关于“国际法”定义的思考[J]
.时代法学,2003,1(1):71-76.
被引量:1
2
程晓霞.
1998年国际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1999(1):103-106.
被引量:1
3
喻锋,黄德明.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关联性剖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04(8):31-37.
被引量:14
4
王晓冬,马玮.
论国际法主体的新发展——以国际环境法为例[J]
.求索,2005(4):61-63.
被引量:7
5
黄维,谷景志.
国际法中个人地位新探[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4(1):24-26.
被引量:1
6
何志鹏.
人的回归:个人国际法上地位之审视[J]
.法学评论,2006,24(3):56-63.
被引量:25
7
徐泉.
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私人诉权之审视[J]
.现代法学,2007,29(3):72-78.
被引量:10
8
何志鹏.
中国国际法学30年:成就与经验[J]
.当代法学,2009,23(1):49-56.
被引量:6
9
何志鹏.
国际法治:一个概念的界定[J]
.政法论坛,2009,27(4):63-81.
被引量:73
10
高凛.
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评析[J]
.政法论丛,2010(1):12-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44
1
申世涛.
论国际刑事法庭逮捕的基本原则[J]
.社会科学家,2019,0(12):140-146.
2
何佳.
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刍议[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23,25(1):61-66.
3
何志鹏.
全球制度的完善与国际法治的可能[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132-139.
被引量:7
4
陈咏梅.
对企业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以发展中成员为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7):186-192.
被引量:2
5
汤景桢.
凯尔森的国际法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金陵法律评论,2012(1):129-134.
6
叶晓丹.
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探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6):37-40.
7
邵沙平,何帆.
2004年国际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
.法学家,2005(1):95-97.
被引量:1
8
高云.
试论外交保护制度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
.法制与社会,2008(19):240-241.
被引量:2
9
王燕平.
联合国在发展国家主权原则上的贡献与局限[J]
.求索,2005(11):64-67.
被引量:1
10
赖文斌,欧阳升,温湘频.
大国关系与国际法[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9-11.
被引量:2
1
陈冬.
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刍议[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51-53.
被引量:3
2
肖洪艳.
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J]
.时代法学,2002(S2):9-10.
被引量:1
3
于贤登.
试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国际法律关系中的独特地位[J]
.现代国际关系,1998(7):27-29.
4
张航.
试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J]
.法制与社会,2007(8):182-183.
5
房睿睿.
试论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J]
.法制与社会,2007(11):22-22.
6
杨湉湉.
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17):21-21.
7
郑佳妮.
浅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7):389-389.
8
于书笠.
浅析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9):252-252.
9
曾昭侠,董经纬.
论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4):113-115.
10
王鹏,宋阳.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探析[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69-72.
被引量:1
法学评论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